资源描述:
《大柴胡汤加味治疗急性胆囊炎临床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大柴胡汤加味治疗急性胆囊炎临床探究[摘要]目的:观察大柴胡汤加味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功效。方法:将纳入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解痉抗菌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大柴胡汤加味汤剂,两组治疗均以7d为1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57.33%,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治愈率为37.34%,总有效率为86.67%,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柴胡汤加味治疗急性胆囊炎疗效肯定,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基层及社区医院广泛应用。[关键词]大
2、柴胡汤加味;急性胆囊炎;临床研究;中药[中图分类号]R575.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8(a)-087-02急性胆囊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多表现为突然发作右上腹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可向右肩背放射;常伴发热、恶心呕吐。中医归为“胆胀”。随着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的改变,该病发作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现代人生活质量。笔者临床运用大柴胡汤加味结合常规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50例患者均为本院2008^2010年住院患
3、者。纳入病例严格按照中、西医诊断标准,均符合急性胆囊炎诊断。所有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5例,男40例,女35例;年龄18~70岁,平均42.2岁;病程1个月~3d,平均4.5d,伴结石者56例。对照组75例,男38例,女37例;年龄19〜69岁,平均41.8岁,病程1个月〜2d,平均4.3d,伴结石者52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1.2.1急性胆囊炎①多因油脂餐、劳累后突然起病,右上腹持续疼痛,阵发性加剧,并可向右肩部放射。常伴恶心呕
4、吐、发热,少数有黄疸。②右上腹压痛、肌紧张,或有反跳痛,Murphy征阳性,有时可扪到肿大触痛的胆囊。③血白细胞计数增高,肝功能可有轻度异常。④超声波检查可示胆囊增大,或见胆石光团及声影等[1]。1.2.2中医辨证右上腹绞痛、或右胁胀满热痛、不能转侧,持续性发作,痛势引及肩背,身热、或寒热往来,口苦口干,脫闷纳呆,厌油腻,心烦,或见黄疸,小便黄赤,大便不畅或秘结,苔黄腻,脉弦滑数。证属肝胆湿热[2]。1.3治疗方法两组治疗期间均严格控制饮食,静脉输液,对症治疗。两组治疗均以7d为1个疗程,1个疗
5、程后观察疗效。1.3.1对照组以常规抗菌治疗为主。静脉滴注氨节西林6g/d,替硝哩100ml/do1.3.2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辨证服用大柴胡汤加味汤剂。处方:柴胡、白芍各15g,枳实、黄苓、半夏、郁金、元胡、川楝子、生姜各10g,大黄(后下)、甘草各5go上方酌加清水,文火煎至500ml,分早、中、晚3次温服,每天1剂。1.4疗效观察1.4.1观察项目①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②治疗前后均进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电解质检查,以判断不良反应。1.4.2疗效评判标准参照上述诊断
6、标准拟定。临床治愈:症状、体征消失,各项理化指标全部正常或趋于正常;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各项理化指标全部好转;有效:症状、体征有改善,各项理化指标部分好转;无效:症状、体征、理化指标均未见好转。2结果2.1疗效治疗组临床治愈43例(57.33%),显效23例(30.67%),有效6例(8.00%),无效3例(4.00%),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临床治愈28例(37.34%),显效19例(25.33%),有效18例(24.00%),无效10例(13.33%),总有效率为86.67%。
7、对上述结果做u检验,治愈率:u值为2.45,P<0.05;总有效率:u值为2.03,P<0.05o两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不良反应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经观察均无不良反应。3讨论急性胆囊炎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随着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的改变,该病更是成为日常影响人们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几种主要疾病之一。究其病因,现代医学认为梗阻与感染是该病发生的两大主要因素[3];祖国医学多责之于气滞、湿热、胆石瘀血壅阻致肝失疏泄、胆失通降[2]。治疗上现代医学除对有外科手术适应证患者
8、采用胆囊切除术根治外,对大多数患者多采用内科解痉利胆、抗菌支持治疗,疗效多不明显。临床上加用大柴胡汤加味,疗效显著。大柴胡汤加味方中柴胡味苦微辛,气平微寒,具清轻上升,宣透舒达之性,长于疏泄肝胆之邪热,与黄苓相伍能和解表里、清热利湿,与白芍通用,能柔肝疏肝止痛;半夏、生姜化湿和中,降逆止呕;大黄、枳实泄腑清热、利胆消炎;郁金辛开苦降,性寒泄热,入气分行气解郁,入血分凉血化瘀,为血中之气药,并有利胆之功;川楝子疏肝气,泻肝火,元胡行气活血止痛,二药相配,气行血畅,疼痛自止。诸药合用,共奏疏肝理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