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露下課十分鐘之秘密:小六學生遊戲及其階級因素之探討

揭露下課十分鐘之秘密:小六學生遊戲及其階級因素之探討

ID:43872473

大小:327.45 KB

页数:69页

时间:2019-10-16

揭露下課十分鐘之秘密:小六學生遊戲及其階級因素之探討_第1页
揭露下課十分鐘之秘密:小六學生遊戲及其階級因素之探討_第2页
揭露下課十分鐘之秘密:小六學生遊戲及其階級因素之探討_第3页
揭露下課十分鐘之秘密:小六學生遊戲及其階級因素之探討_第4页
揭露下課十分鐘之秘密:小六學生遊戲及其階級因素之探討_第5页
资源描述:

《揭露下課十分鐘之秘密:小六學生遊戲及其階級因素之探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揭露下課十分鐘之秘密:小六學生遊戲及其階級因素之探討鄭英傑(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生)張建成(澳門大學教育學院教授)本研究旨在瞭解階級因素對學生遊戲所造成之影響,以及學生遊戲團體透過遊戲,所型塑出來之身分認同作用。為達上述目的,採用觀察與訪談的方式,選取一所位於中產階級與勞動階級混雜的學區之國小,再挑選一個六年級班級作為研究對象。根據研究發現,中產階級遊戲團體遊戲性質,傾向於「認知性」的遊性遊戲性質,在學校脈絡底下的意義有所不同,中產階級遊戲團體是順從學校規定來進行遊戲,而勞動階級遊戲團體則是遊走於學校規定邊緣來進行遊戲。此外,不同階級屬性遊戲團體間,有著「涇渭分

2、明」之傾向,而各遊戲團體內部則皆存有身分認同與階級淨化作用存在,在階層地位體系上,皆以同階級屬性的成員最高,並居於領導者的地位。關鍵詞:遊戲、階級、習性、抗拒、身分認同AbstractThepurposeofthisstudyistoanalyzetheinfluenceofthesocialclassontheelementarystudents'playandgames.Thisresearchmainlyadoptedthequalitativemethodologytocollectrequiredmaterials,includingclassroomob

3、servation,interview.Basedonthecollecteddataanddataanalysis,majorfindsareasfollows.(1)Theattributeofmiddleclassstudents^playandgamestendtobemorecognitive.(2)Theattributeofworkingclassstudents'playandgamestendtobemoreathletic.(3)Middlesclassstudents5playandgamesfollowtherulesofschool.(4)

4、Workingclassstudents,playandgamesmaybreaktherulesofschool.(5)Eachplaygroupwhichbasesonthedifferentclasstakesthedifferentviewtoothers,anditleadstotheseparatedstatus<(6)Eachplaygroupseemstohaveitsownself-identity,andthiskindofself-identitywouldstrengthentheconstitutionofgroup.(7)Eachplay

5、groupwouldexcludethestudentswhodon^thavethesameclassbackgroundinordertopurifythemembersofgroup.Keyword:playandgames,socialclass,habitus,resistance,identity壹.研究動機與目的學生文化係指學生與其同儕所共享的日常行動、概念系統、文化意義等等,不僅與學校的課業學習、行為規範有關,更有來自於校外的生活世界的成分(林亮雯、張建成,2006),換言之,學生文化深受著外在流行文化的影響。故透過學生間流行的事物,進行研究時,將可

6、更貼近於學生之生活世界。掌握學生之間流行事物,可從學生們在學校玩的遊戲來做掌揖過去對於「遊戲」的討論,以心理學領域為主(吳幸玲、郭靜晃譯,1992;陳淑敏,2005),另外,在教育哲學領域中,一些早!的教育學者如J.H.Pestalozzi(1746-1827).F.Froebel(1782-1852)等人,皆肯定「遊戲」對於兒童的價值,重視「遊戲」的實用層面。若回到以「社會文化」為重要研究核心之教育社會學領域,國內對於學生休閒活動1之相關研究,泰半傾向於中性討論(丁秋娟,2003;黃麗蓉,2002),對於社會文化中所蘊含的「身分認同丄self-identity)「

7、抗拒j(resistance)較少涉及。但若從文化研究學派觀點詮釋青少年文化時,則賦予青少年文化不同的思考途徑(Willis,1977),Corsaro(1997:96)亦強調宜從「詮釋性再製」(interpretivereproduction)觀點,重視兒童與同儕之間所創造出來之新意義與主體能動性。內只有少許帶入了「階級」因素來對學生流行文化作探討(林兆衛,2002;童琬芬,2002),然僅將重心擺在找出不同社經背景學生之差異為主,對於不同社經背景學生「為何作此遊戲?」以及「對他人的遊戲有何看法?」等可能隱藏著身分認同、抗拒的部分,皆未深入詮釋之。回到實際學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