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830931
大小:5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15
《案例名称:蹲踞式跳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案例名称:蹲踞式跳远科目:小学体育教学对象:水平三课时:2提供者:阮雪霞单位:观海卫镇鸣鹤小学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依据教学目标,本课选择蹲踞式作为主要教学内容。蹲踞式是小学三年级跳跃教材的内容,由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四个紧密联系的部分组成。它能发展学生的弹跳力,提高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本课在让学生初步学会蹲踞式的基础上,初步体会快速跑动中积极准确的踏跳。跳远跳远跳远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
2、个整体描述) 运动参与目标:通过体验式,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和爱好。运动技能目标:学习蹲踞式跳远基本动作,学生能够安全进行体育课活动。身心健康目标:发展学生跳跃能力和弹跳能力。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的发展期,情绪及心理素质不够稳定。但有一定的自觉性和独立完成动作的能力。由于本课是蹲踞式的第一次课,所以在设计
3、组织方面,力求简单实用、清晰流畅,讲解做到生动、明了、易记。根据学生素质情况,适当降低教学难度,帮助学生初步掌握蹲踞式的方法,提高踏跳的准确性。跳远跳远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 通过一个游戏,将教学寓于“游戏”中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采取个体—结伴—群体相结合方法,在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同时又强调了同伴间的交往与合作,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意识与价值。1、说教法 (一)示范法:利用七年级学生模仿能力强,好动及爱表现自己等特征,应用规范优美的完整动作示范,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指导、纠正错
4、误法:在学生练习过程中,通过应用全体与个别的指导、纠正错误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规范优美的动作。2、说学法 (一)水平阶段练习法:根据个人身体素质与学习的接受能力做的力所能及的动作练习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 目的:做到因人施教,保持学习兴趣并兼顾部分学生的学习需要。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起跳踏板有力、双脚落地缓冲 教学难点:助跑与起跳的衔接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教师活动学
5、生活动设计意图 短距助跑,一脚踏跳,用头触高悬物短距助跑,一脚踏跳,用头触高悬物。2—3次踏跳腿充分登直 做短距离助跑、踏跳、落坑的练习 做短距离助跑、踏跳、落坑的练习。2—3次 跑与踏跳相结合 在起跳区离沙坑100—120厘米处,拉一根30—50厘米高的皮筋,短程助跑,起跳后起跳腿迅速前摆提膝与摆动腿靠拢,越过皮筋 在起跳区离沙坑100—120厘米处,拉一根30—50厘米高的皮筋,短程助跑,起跳后起跳腿迅速前摆提膝与摆动腿靠拢,越过皮筋。2—3次屈腿越过皮筋,在空中形成蹲踞式姿势 用走步法量大步点 用走步法量大步点 2—3次确定助跑的距离与起跑
6、线 全程助跑。在踏跳区起跳,起跳后,在空中形成蹲踞式姿势,落地时,小腿前伸,脚着地后屈膝缓冲。2—3次。并丈量成绩 全程助跑。在踏跳区起跳,起跳后,在空中形成蹲踞式姿势,落地时,小腿前伸,脚着地后屈膝缓冲。2—3次。并丈量成绩 七、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新健康体育标准(新课标标准) 八、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 无 九.教学反思可以从如下角度进行反思(不少于200字):1.请简单描述这节课的教学或学习
7、流程;2.有哪些精彩的瞬间;这节课中你最满意的地方或者让您最兴奋的地方?3.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达到你期望的水平了吗?你满意吗?这节课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为什么?或者让你觉得不足的地方在哪里?4.课堂上有出乎你意料的事件发生吗?你是如何解决的?5.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6.从学生的作业、课后谈话等途径你觉得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7.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我在教五年级的蹲踞式跳远这一课时,由于受到场地和班级人数的限制,所以在本课的设计时,我把学生分成二组同时在一块场
8、地内进行练习,既便于教师的及时指导又提高了练习的密度,从而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本课紧扣新课标的理念,把促进学生的健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