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盗窃罪分析

对盗窃罪分析

ID:43793893

大小:56.05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10-14

对盗窃罪分析_第1页
对盗窃罪分析_第2页
对盗窃罪分析_第3页
对盗窃罪分析_第4页
对盗窃罪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盗窃罪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盗窃罪分析之我见摘要:盗窃犯罪发案数量大,影响面广,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不但易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而冃还容易引发暴力犯罪案件,造成人身伤亡,虽然盗窃本身并不具有暴力因素,但当盗窃作案被发觉、被追捕的时候,盗窃犯罪分子往往为抗拒抓捕、隐藏赃物或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丧心病狂地杀伤或杀死他人以求脱逃,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危害。本文主要介绍了盗窃罪的概念、中国古代盗窃罪的产生、成立及处罚以及我国关于盗窃罪本质的学说。介绍了盗窃罪的对象,对财物进行了概述和分类,并介绍了盗窃罪的保护法益和学说发展趋势。关键词:盗窃罪;占有

2、;对象;保护法益前言:现代刑事法治在现代化法治国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而刑事法律学科也相应地为国家所重视,成为公认的改革开放以來在我国发展、繁荣最为显著的主要法学学科领域之一。在新世纪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刑事法学需要进一步发展与完善,以更为充分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盗窃法规在刑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起着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值得我们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其中盗窃罪的概念与盗窃对象更是值得我们研究和进一步认识的。《左传》转述周公所言:“毁则为贼,掩贼为藏。窃贿为盗,盗器为奸”。盗窃罪可谓是刑事司法领域最为普通、最为常见的犯罪,也是最古

3、老的一种犯罪形态。人类社会自从有了财产的私有制,有了物质生活条件的剩余,就出现了盗窃犯罪。历代的统治阶级,为了稳定社会、维持统治,总是把盗窃犯罪当作打击的重点之一。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不断完善的今天,盗窃罪仍然是最为普遍的犯罪现象,在各级人民法院所审理的刑事案件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刑法修正案八当中,对盗窃罪相关刑罚做岀了进一步的明确规定,解决了一些司法实践屮的争议,但是由于盗窃犯罪的具体情况极为复杂,新型盗窃行为层出不穷,盗窃罪相关司法实践仍然存在着众多疑难,这也是刑法学者们关注的重点,由于不同的盗窃行为,其社会危害性差别巨大,主客观要件

4、高度复杂性,因此,刑法学理论衍生出了博大精深的盗窃罪相关理论,由于从事司法实践工作,笔者对盗窃罪的相关理论问题也颇有兴趣。在对盗窃罪相关理论的研习中,笔者发现,我国刑法理论对盗窃罪概念的界定,并不能涵盖所有的盗窃犯罪行为,也无法有效地区分盗窃罪与其他相关罪名的界限,而盗窃罪的概念是盗窃罪理论中的基础,如果盗窃罪的概念不准确、不科学,那么,盗窃罪理论就会建立在错误的逻辑基础之上,对盗窃罪的其他相关问题的研究也可能会得出错误的结论,还可能导致盗窃罪理论和其他刑法理论的混淆。因此,深入研究盗窃罪的概念是非常必要的。因此,笔者从盗窃罪的概念研究着手

5、,对该罪概念中的争议问题展开理论探讨,希望其对刑法理论的完善和司法实践能有所裨益。一、盗窃罪概述根据我国冃前的刑事立法,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冃的,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行为。具有以下构成特征:(-)犯罪客体特征刑法学界的通说认为,盗窃罪所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通常具有以下特征:一是经济价值性。因为没有经济价值的物品,难以称为“财物”,另外,我国刑法基本上是以被盗窃财物的经济价值大小來衡量盗窃罪与非罪、重罪与轻罪的界限;二是法定排除性。如盗窃枪支、弹药、爆炸物品的,虽然行为人可能出于窃

6、取财物的目的,但由于盗窃的对象是特定对象,因此,应以盗窃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论处。(二)犯罪客观特征盗窃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秘密窃取数额较人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行为。一是取财行为必须具备秘密性。秘密窃取是指实施盗窃行为的行为人采取隐秘的、自认为不为财物所有人或保管人所知的方法将财物取走;二是把握“数额较大”的含义。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称为《解释》),个人盗窃公私财物500元至2000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

7、区经济、社会治安状况,在前述规定的数额幅度内,确定本地区执行的“数额较大”的具体数额标准,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三是把握“多次盗窃”的含义。根据最高人民法院《解释》第3条规定,一年内入户盗窃或者扒窃3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多次盗窃”,以盗窃罪定罪处罚。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的修正,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同样以盗窃罪论处。(三)犯罪主体特征凡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以成为盗窃罪的主体。根据1997年我国刑法第17条的规定,盗窃罪主体的责任年龄一律为已满16周岁,对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人,

8、不管苴盗窃数额是否达到口大以上,均不应追究其刑事责任。另外,根据现行刑法和盗窃罪法条的规定,单位不能构成盗窃罪的主体。(四)犯罪主观特征盗窃罪的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