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761516
大小:747.00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9-10-14
《古汉语通论四-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古汉语通论(四)詞的本義和引申義教材93頁:“所謂詞的本義,就是詞的本來的意義。”“所謂引申義,是從本義‘引申’出來的,即從本義發展出來的。”并不是所有的詞都有本義、引申義兩項的,本義、引申義相對多義詞而言,這在漢語詞彙中占大多數,但古漢語中也有一些詞是單義詞,只有一個意思。如“淮”在先秦已有這個詞,它只有一個意義,指淮水。“禡má”,是古代军队在驻扎地举行的一种祭祀。“劓yì”《說文》:“劓,刑鼻也。”是古時一種割去鼻子的酷刑。《左傳·宣公二年》:“宰夫胹熊蹯不孰,殺之,巔諸畚,使婦人載以過朝。”“胹”是煮的意思;“畚”,畚箕,古代
2、用草繩爲之,後代編竹爲之。這些都是單義詞,即只有本義,沒有引申義。二、爲什麽要分析詞的本義和引申義1.分析詞的本義和引申義能使我們對詞義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從而加深對詞義的理解。“綏”,有安、安撫的意思。《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思靖耐性,懼未能綏。”“未能綏”,就是未能安撫的意思,現在的“綏寧”“綏懷”“綏服”等詞的“綏”,都是安、安撫的意思。“綏”爲什麽有“安”“安撫”之義?這就需要從分析詞的本義入手。《說文》:“綏,車中把也。”“綏”本義指車上的繩帶,供人上車時作拉手用,以保持身體的平衡。《論語·鄉黨》:“升車必立正
3、,執綏。”《莊子·讓王》:“王子搜援綏登車”,皆其證。“綏”類似我們今天電車、公共汽車上的拉手,它能幫助人保持身體的平衡,所以引申出“安”“安撫”的意思。題:《漢書·霍光傳》:“賜……便房、黃腸題凑各一具”是說霍光死了以後,漢宣帝賜給他“黃腸題凑”的棺木。“黃腸”指黃心柏木,“題”指柏木的前端,凑,指聚合,題凑指棺木的木料,其前端都向裏聚合,呈一種幾何圖形狀。“題”爲何有前端的意思?原來,題字從“頁”有頭的意思。《說文》:“題,額也。”“真,頭也。”凡從“頁”之字皆有頭、臉之義,如“顔”“顱(颅)”“頭(头)”“頸”“顴”等字皆是。“
4、題”也不例外。《楚辭·招魂》:“雕題黑齒”,雕,雕繪;雕題,繪飾花紋的頭。《山海經·北山經》:“有獸焉,其狀如豹,而文題白身”,題指鳥頟。知道“題”本指頭,那麽“題凑”的意思就不難明白了。今天講的“標題”“題目”“題跋”仍屬本義引申出來的意義。標以文章內容的簡短語句,概括內容的詞句,寫在書脊等前後的文字,題在前、跋在後,泛指各種事物的前端。2.可以以簡馭繁地去掌握詞義,我們抓住了詞的本義并進而正確地分析其不同的引申義,就可以綱舉日張,事半功倍。“紀”,《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列了六個義項:①絲的頭緒;②法度、準則;③治理、管理;④紀年單位
5、;⑤古代紀傳體史書中記述帝王歷史事迹的部分;⑥通“記”。第六個義項屬于通假義,這裏可以不去管它。前五個意義,第一個義項屬本義,《說文》:“紀,別絲也。”“別絲”就是別理一束絲的頭。絲的特點是又細又長,很容易亂,亂了以後不容易整理。成語“治絲而棼”是說胡亂地理絲,愈理愈亂,要使絲不亂,就得抓住絲頭,用它把整個絲束纏起來,這個絲頭就是“紀”。段玉裁《說文注》:“紀,別絲者,一絲必有其首,別之是爲紀,衆絲皆得其首是爲統。”《禮論·禮器》:“紀散而衆亂”。可見“紀”的作用是讓絲不亂。這個意思很自然地引申出法度、準則的意思,因爲法度、準則是人們
6、行爲的約束,使人們的行爲不亂。這種約束人們行爲的意思,在現代“紀律”這個詞中自然保留。紀律的特點是有約束作用,這正是“紀”本義引申來的。“紀”的另一個引申義指治理、管理,因爲約束對被約束者來說是被動的,而對主動者來說就是治理、管理了。《國語·周語上》:“紀農協功”,紀農就是管理農事。“紀”指把一束絲纏在一起,這樣它又引申出量詞的意義,古人稱十二年爲一紀,就是這樣子引申來的。這個意思再引申,就指更長的一個時期,例如二十世紀,世紀合在一起指一百年。中世紀,指歐洲歷史上整個封建時代。《史記》首創“紀傳體”,這裏的“紀”是指把零散的歷史編纂起
7、來,仍然是“紀”本義的一個引申用法。辨別本義、引申義,有助于我們去瞭解詞義的發展變化,分辨古今詞義的異同。“時”《說文》:“時,四時也。”,本義指四時,也就是季節。《論衡·難歲》:“積分爲日,累日爲月,連月爲時,紀時爲歲。”說明比月高一級的時間單位是“時”,其上是“歲”,後來,“時”纔引申出小時(爲一天十二時)的意思,成語“不違農時”,農時,就是指農業上的季節。“表”,小篆寫作中間是毛,上下合在一起是“衣”字,《說文》:“表,上衣也。從衣,從毛。古者衣裘,以毛爲表。”許慎把“上衣”當作“表”的本義,這是不對的。但后半句是對的,“表”的
8、本義是指裘的有毛的這一面。古人穿皮製衣服,皮子有毛的一面在外,一眼就能看到,所以“表”字篆文從“毛”,“表”本義是毛朝外的皮外衣。《禮記·玉藻》:“表裘不入公門”,所謂“表裘”就是皮子有毛的一面在外邊,引申爲凡是上衣(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