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品加工工艺

乳品加工工艺

ID:43743986

大小:301.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0-13

乳品加工工艺_第1页
乳品加工工艺_第2页
乳品加工工艺_第3页
乳品加工工艺_第4页
乳品加工工艺_第5页
乳品加工工艺_第6页
乳品加工工艺_第7页
乳品加工工艺_第8页
乳品加工工艺_第9页
乳品加工工艺_第10页
资源描述:

《乳品加工工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乳品加工工艺2010年06月24日乳品加工工艺1)初次杀菌:63-65℃15秒;2)低温长时巴氏杀菌(LTLT):63℃30分钟;3)高温短时巴氏杀菌(HTST)(牛乳):72-75℃15-20秒4)秒;超巴氏杀菌:125-138℃2-4秒;5)超高温灭菌(UHT):135-140℃几秒;6)保持灭菌:115-120℃20-30分钟一、杀菌、灭菌方式的有关参数乳品加工工艺UHT产品是指物料在连续流动的状态下通过热交换器加热至135-150℃,在这一温度下保持一定的时间已达到商业无菌水平,然后再无菌状态下灌装于无菌

2、包装容器中的产品。二、简述UHT灭菌原理乳品加工工艺UHT超高温杀菌机简图乳品加工工艺均质的作用使大的脂肪颗粒(1-10µm)破碎成小的脂肪球(2µm以下)并均匀分布。UHT乳采用二级均质,先低压(4MP),然后是高压(15-20MP),均质时奶的温度为70-75℃效果最佳。三、均质机的作用乳品加工工艺1、均质对于牛奶的物理结构有诸多益处:①脂肪球颗粒变小减少乳脂肪上浮;②更白和外观效果更佳;③减少脂肪氧化;④口味丰满,口感更佳;⑤提高发酵乳制品的质构和口感2、均质带来的负面影响:①均质牛奶不易分离;②对光、日光

3、和荧光灯更敏感,产生口味变化;③热稳定性降低,特别是使用一级均质,高脂肪含量和其它物质会造成脂肪球簇集;④生产中均质过的牛奶不能和未均质牛奶混合四、UHT牛奶均质的优缺点乳品加工工艺l、原料乳中含有过多的耐热蛋白酶(胞外酶残存29%):K微生物含量过多;K乳房炎2、凝块、凝胶的原因:K离解的a-酪蛋白与钙离子的结合;K切割k-酪蛋白形成凝乳3、苦味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带有苦味氨基酸残基的肽链引起的,如:亮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酪氨酸等,混入钙或磷酸盐等,双氧水含量超标,所用原料乳掺有低蛋白的乳清粉。五、UHT产品

4、产生凝块、凝胶、苦味的原因乳品加工工艺l脂肪上浮现象在UHT乳中最为常见,有的UHT乳在贮存3月后出现,而有的在2周就会产生。当剪开利乐包装盒,会发现上层有明显可见的白色流动液体,有时浮有少量白色碎片,而且会粘在盒的内壁。当把奶煮开后则会形成一层脂肪膜,即奶皮。但品尝此种奶口味纯正、无异味,经测定其粘度(20℃)、酸度(pH)均在正常奶的范围六、脂肪上浮的现象乳品加工工艺影响因素:1、生产过程均质和乳化剂的选用①均质的作用使大的脂肪颗粒(1-10µm)破碎成小的脂肪球(2µm以下)并均匀分布;UHT乳采用二级均质

5、,先低压(4MP),然后是高压(15-20MP),均质时奶的温度为70-75℃效果最佳。②乳化剂的选用尤其重要,添加量要适宜(0.1%左右)。2、乳中天然蛋白酶(碱性蛋白酶)的影响该酶水解α-、β-CN,破坏乳脂肪球和酪蛋白表面结构,引起脂肪上浮。影响乳蛋白酶的因素主要有牛的健康状况和乳的卫生质量。七、脂肪上浮的影响因素谢谢!报告完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