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717652
大小:480.06 KB
页数:144页
时间:2019-10-13
《算法多样化的误区及其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目录算法多样化的误区及其对策3小学思品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初步探索8抓好四个“转变”提高识字效率12浅谈当前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7谈人教版新教材的识字教学21体验快乐•享受笑脸25新课程理念下的批判与建构29从建构主义理论看小学生的反思起点与反思创新35对科教版科学教材和科学课“活动”的再研究42关于开展幼儿园区角活动之我见49精心准备稳步推进全面实施新课程实验53论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59重视在娱乐活动中学习数学的知识63面对新课程的几点思考66目录469主题二:中学生眼里的新课程72让心
2、随线来表达75小学高段学生自主作文的实践82小组合作学习的困惑和对策86新课标理念下科学方法教育的实践和探索90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整合教学100品德与生活《种子王国》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103注重过程,渗透思想107各科教师谈教材112生活在孩子中间116整体推进稳步发展人文见长121让考试成为学生一次愉快的经历128让学生在新课程中享受数学132提高教师反思力的学校策略研究136复決冬柱化的误IX苴对笔返冋目录桐乡市茅盾实验小学孙树清桐乡市第一实验小学颜伟桐乡市教冇局小学教研室李新根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
3、准》所倡导的新理念,是眼下数学教学工作者的热门话题。然而很多教师一哄而上,以为在教学中用了算法多样化,就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教学流于形式,为算法多样化而多样化。笔者认为,这种现象有些不正常,值得我们反思。算法多样化是-个教学系统,而不是一个教学点。所谓算法多样化,就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来计算。在一个群体屮,就会岀现不同的算法,算法多样化是一个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探讨过程,是学生不断体验与感焙的过程。许多教师在把算法多样化具体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出现了很多困惑与谋区。笔者认
4、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教学误区:误区一:算法多样化误作一题多解算法多样化是指群体的算法多样化,而不是个体耍掌握多种算法。但许多教师在具体实施新课程时,误把算法多样化等同于一题多解,要求个体掌握的计算方法越多越好。这样定位,无疑加垂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违背了《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理念。误区二:算法多样化误作算法全面化英国数学教材中的第一句话:学生用什么方法解题,是他自己的事,他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虽然说得有些极端,但不无道理。既然提倡算法多样化,那是不是我们的学生——群体算
5、法越多、越全面越好呢?学生想不到的算法,群体是不是必须都要全面掌握呢?下面用笔者教学人教版实验第一册《5以内的加法》2+1为例,来阐述上述问题。学生试做2+1,反馈。师:2+1=3你是怎么算出来的?生1:我小时候候爸爸很早就教我计算了。生2:我知道2+1二3。师带着赞许的口光:小朋友还有没有别的想法?生3:我是数出來的,2后面就是3了。生4:我知道1+1=2,所以再加1就是3。生5左手伸岀1个手指,右手伸出2个手指说:这样合起来就是有3个手指。师:还有没有其他算法?(生摇头)师:“书木老师”还有一-种办法
6、,你们想不想学?(生异口同声:想)小朋友请看2和1可以组成3,所以2+1等于3。出示3..;笔者并用了大量的/•・・21吋间来介绍此方法,并进行了这方面的训练。可是学生反馈练习后,要求学生说说你是怎样算出来的,学生没有一个用教材上几和几可以组成几的方法來计算。都是凭己有的经验做出来的。这说明了什么呢?笔者认为教材只是个例子,教材内容并不是教学的全部。提倡算法多样化并非让学生掌握每一种算法,而是通过反馈交流,评价沟通,求同存异,让学生体验、学习别人的思维活动成果,掌握适合自己的一种或儿种方法。误区三:算法
7、多样化就无法进行算法优化有的教师认为,如果对算法进行优化,那就谈不上算法多样化,似乎多样化与优化之间存在矛盾,其实不然,方法和方法之间根木不存在优劣之分,任何优越性与不足都是与一定的环境相联系的。算法优化是学生个体的学习、体验与感悟的过程,不是群体或教师的优化。对于个体而言,是个体对原有的计算方法进行优化的过程,是个体学习、容纳他人计算方法的过程,是个体思维发展、提高的过程。如果不对算法进行优化,那么我们的学生就没有收获、没有提咼。如何走出算法多样化在教学屮击现的误区呢?笔者通过教学实践,认为应注意以下几
8、点:一、尊重学生的想法,是算法多样化的前提条件教师的方法或成人的方法比较成熟、比较高效,比较简约,学生的方法或儿童的方法比较幼稚、比较不成熟。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记忆、感悟教师的方法好,还是运用自己的想法好?笔者曾作过这样的调查:我在教学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一册10以内的加减法后,对我所任教的两个班的全部学生进行了统计,喜欢用教材上“几可以分成几和几”的方法來做的,很少,绝大部分都是凭已有的经验来做的。而且利用口己的算法来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