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692897
大小:4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12
《我国监理行业的弊病及对策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1.工程监理的概念22.我国临理制度的演变23.我国监理行业存在的弊病33」监理队伍总体素质不高33.2监理市场竞争不规范33.3监理范围不全而33.4监理的责权利不对等43.5监理行业在全国范围内发展不均衡44.对策分析44.1扩大监理范围44.2提升监理人员的素质54.3完善监督管理体制54.4规范监理市场的竞争55.结语5我国监理行业的弊病及对策分析摘要:本文主耍根据我国监理行业的现状,针对监理从业人员素质低F,监理制度不健全等方而进行讨论,并且找出了导致这些问题发生的原因,提出了一系列解决这些
2、弊病的对策措施。关键词:工程监理制度演变弊病对策询言: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逐渐成为焦点,对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管是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有效措施而H受到人们的密切关注。一个有效的监督管理体制有利于提高建设项目投资决策科学化水平,冇利于规范建设项II参与各方的建设行为,冇利于促使承建单位保证建设工程的质屋和使用安全,有利于实现建设工程投资效益最大化。虽然我国口实行监理制度以来,取得了一些成效,工程的质量比起以前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由于各方而的利益冲突,我国的监理制度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现已
3、成为制约中国建筑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在以下论述屮我将着重讨论我国监理行业的不足之处以及进行对策分析。1•工程监理的概念建设工程监理是指具冇相关资质的监理单位,受建设单位(项H法人)的委托,依据国家批准的工程项目建设文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监理合同及其它工程建设合同,代替建设单位对承建单位的工程建设实施监控的一种专业化服务活动。2•我国监理制度的演变从20世纪40年代末至70年代末,我国建设工程的监督方式主要包括政府部门行政监督和施工单位自我监督两种形式。这期间,我国实行高度集权的计划
4、经济体制,基本建设项II主耍由政府投资。勘察、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的牛产任务均市政府部门直接下达,牛产所需要的物资也随项目建设资金山政府部门按需向各项目调拨。政府对建设活动采取单向的行政监督。建设工程质量则主要依靠勘察、设计单位和酒工单位的自我监督来保证。由于当时建设单位的项kl组织形式多为临时组建的工程指挥部或筹建处,其成员缺少建设项日管理经验,并FL相当一部分人员并非以其工作作为长期从事的职业,或者说这些工作本身未得到职业化,因而建设单位口行监怦管理建设项目的整体水平难以提高,对项目目标的监控也就难
5、以取得明显的成效。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进入了经济休制改革时期。施工单位开始摆脱行政附属地位,向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转变。随着建设项bl参与各方之间的经济利益日益强化,原有的建筑产品生产形式和管理体制越来越暴露出不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弱点。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工程质量严重下降。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严格的质量监督机制。为此,1983年我国开始实行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监禅制度,通过各地方工程质屋监轉站和国家专业质量监督站履行政府对工程质量的主页质量监督职能。这种由政府履行的质量监督职能在促进建筑企业保证工
6、程质量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建设项
7、-
8、投资主体更加多元化。国际金融机构向我国贷款的建设项目耍求实行建设监理制。1982年世行贷款项目“鲁布革水电站引水工程”按照贷款要求按照国际惯例实行了监理工程师代表业主实施监督管理。随后,“西安至三原髙等级公路”等世行贷款项目也参照这个先例实施了监理,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杲。1988年7月,建设部发布了《关于开展监理工作的通知》,随后在一些行业部门和城市开展了建设工程监理试点工作。1992年国家物价局、建设部联合发布了《工程建设监理费有关规定
9、》、《监理工程师资格考试和注册试行办法》、《工程建设监理单位资质管理试行办法》等系列文件,为稳步推进建设监理事业奠定了制度基础。1995年12月国家建设部、国家计委联合颁布737号文件《工程建设监理规定》此后,建设监理事业逐步进入全面推行阶段。1997年建设部和人事部举行第一次全国监理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1997年12月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由此正式确立了我国建设监理制度的法律制度。3•我国监理行业存在的弊病3.1监理队伍总体素质不高目前我国的监理人员rti于缺乏相关的法律意识和管理意
10、识,在具体的监理工作过程中不能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遇到相关问题不能及吋的处理和解决。有些监理人员不是专业的工作者,而是兼职人员,没有专业的理论基础作支撑,监理工作不到位。同时,日前我国监理队伍人员的整体索质不高,监理的责任意识不强,监理的人才队伍参差不齐。一些监理单位市于人才不配套,大多只能运用技术手段进行质量检查,而不能运用经济手段和合同手段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控制,这种条件下,自然不能充分发挥监督的作用。由于项口管理能力的薄弱,只能在现场进行质量监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