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631632
大小:2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11
《问题情境的作用及创设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问题情境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及创设策略资源县民族中学李代贵教育家陶行之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题是探究之本,思维之源,没有问题就没有思维,没有创新。传统的课堂教学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使学生形成问题意识,都是教师对学生“上传下灌”,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而不是教冇者设置问题情境,使受教育者能积极主动地发问。教师聚剥夺学生自由提问、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致使学生没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习惯,学习、思考的依赖性很强。而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科学家的探索过程在本质上是一样的的,都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的教学过程就是暴露学生学习各种疑问、困难
2、、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又是发掘、养成学生聪明才智、独立个性、创新能力的过程。根据认知理论,物理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不断用提岀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取得新知识的思维过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巧妙地抓住时机,设疑导学,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所以创设好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开启学生的思绪,引发他们的想象,并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这对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问题情境的作用1、有助于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主体性教育,是指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健康发展,促进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为主线”的思想已成为许多教
3、育实践工作者的指导思想。现在教冇目标和人们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从重视知识传授过渡到重视学生能力的发展;从重视教材知识结构的钻研转变到重视学生头脑中知识的建构;从重视学生学到了什么转变为怎样在学;从填鸭式教学转变为提倡学生自主,自觉,自学。在主体性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主要是起“引导”、“导向”、“指导”的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提高能力的一种珍贵的内驱力。教学耍获得成功,学生耍学有成效,必须做到让学生带着一种积极、活跃的情结来学习。主动地投入学习当中,渴望去获得新知识。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教学就成功了一半。传统的教育,教师负责“教”,而主
4、体性教育要求教师“教人”。教师不仅耍注重知识的传授,而且耍重视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学习,而且耍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激励,自强不息,变“耍我学”为“我要学”,进而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充分发挥,能主动去发现、构建新知识。这比教师生硬地传授知识耍好得多。2、有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教师通过呈现给学生的学习材料、物理现象,让学生从情境中产生疑问,进而去探究疑问;或者呈现的情境与学生原有的知识或经验发生矛盾,引起意外惊诧,从而驱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当学生的求知欲调动起来后,这种带有感情的脑力劳动不但不易疲劳,而且反应敏捷,因此,教师在上课一
5、开始就耍运用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做到“引人入胜”。例如,对于“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许多的优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几乎都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让两个大小一样的纸片和金展片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请同学们观察哪个先落到桌面上。观察的结果是金屈片先落到桌面上。为什么金展片先落到桌面上?直觉告诉学生:金屈片比纸片重。接着教师将纸片揉成很小的纸团后重复一次,这次是纸团先落到桌面上。此时,在学生当中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探究心理:到底是重的物体下落得快述是轻的物体下落得快?这一问题情境又促使学生形成一系列疑问: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质量有关吗?如果没有空气阻力结果述会是这样吗?接下来的真
6、空管实验,必然引起学生们的格外关注。又如,有教师在讲'‘力的分解”一节时,拿一个或几个质量较大的祛码放在桌面上,耍用细线把它提起来,问学生用一根线容易断还是用两根线容易断?肯定有很多学生会回答是一根线容易断,然后用实验演示,如右图所示,结果却完全相反。用一根细线可将祛码稳稳地提起,而用两根同样的细线提起祛码时,细线却断了。为什么两根线的效果反而不如一根线呢?这时,学生的大脑里立即会形成思维撞击,思维被迅速地激活起来,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此时,教师顺势引导,学生便能积极思考,主动地探索、获取新知识。这些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们带着问题去探究事物的真理。
7、这样的课堂就活跃了,这种情况已经不是教师“耍我学”而是学生自身的“我耍学”,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目标就容易完成,从而就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二、问题情境的创设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一个问题更重要。”在传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问、学生答”的多,而“学生问、教师答”的少。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提问,以促进学生思考并检验教学效果,这无疑是对的。学生也习惯于这样的教学模式。但我们更应该主张让学生多问,鼓励学生质疑。《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在科学探究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