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物理教学“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ID:44642912

大小:28.55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4

物理教学“问题情境”创设策略_第1页
物理教学“问题情境”创设策略_第2页
物理教学“问题情境”创设策略_第3页
物理教学“问题情境”创设策略_第4页
资源描述:

《物理教学“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物理教学“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物理教学“问题情境”创设策略)摘耍: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精心创设问题情景,可以更好的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启迪。有利丁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有利于突破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同时,问题情境创设得好,就能吸引住学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使他们积极思维、勇于探索、主动地投入到对新知识的探究中,从而得到发展。关键词:物理教学;问题情境;创设策略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7-0192-021•问题情境的内涵所谓“问题情

2、境”,是把学生置于研究新的未知的气氛中,讣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主动参与学习。这种学习活动不仅是让学生将已有的知识灵活运用于生活实际,而且耍在学习过程中有所发现,获得新的物理知识和方法。一切能引发学生探究活动的情境,都可以说是问题情境。物理学习屮的问题情境,可能是教学过程中随机或偶然产生的,但更多地必须依靠教师的创设和引导。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的问题意识和创设情境的能力,是营造问题情境的首要环节。而学生从问题情境的进入到产生自发探究问题,以及进一步的探究活动,又必须依靠学生这个主体的积极参与和师生

3、的双边活动。2•问题情境的特征物理问题情境创设应具有下列特征:背景材料,生活经验(或旧知识),兴趣和热情,冲突和生疑。背景材料包括阅读材料,教师的语言描述和介绍,自然或实验现象的观察,教师提供的习题或讨论题等。背景材料是学生进入情境的门槛,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了解事情的原委、看清现象的全貌。因此,背景材料又可认为是从情境到问题的奠基石和产生问题的发源地。生活经验(或旧知识)包括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主观想象(可能是错误概念)、局限性知识等。它是与背景材料所产生的情境不相适应或产生矛盾之处,是产生问题的导火线。兴趣和热情包括学生对背景

4、材料的关注度、兴趣度,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好奇心、参与意识和动手实验、积极思维、讨论交流、相互合作。显然,它是引发学生产生认知(经验)冲突,由问题情境转化为情境问题的催化剂。同时,也是学生学习、思维、探究、创新的激励剂。冲突和生疑是指学生通过对背景材料的研究,发现现有情况与头脑屮的原有经验或原有知识Z间的差异、矛盾,并通过多次研究,由对某-旧知识(经验)的生疑逐步发展为质疑,发牛思维、知识质的突破和飞跃,为自己大胆地提出探究的核心问题做好准备。3.物理问题情境创设策略3.1在新课导入中设计问题情境。利用演示实验、小故事、新闻报道、实

5、物、模型和影像资料作为提出问题的载体引入新课,造成悬念,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积极期待问题的解决,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不仅简单易行,而且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讲述“碰撞”这节内容前,我们先给学生播放电影《夺宝奇兵》中二世(影片中的主人公)的父亲用伞驱赶海鸥撞毁追击他们的飞机得救的一段后,给出这样的问题:“海鸥撞毁了高速飞行的飞机,可能吗?试估算一下海鸥对飞机的撞击力是多少?”这一物理问题来源于牛活实际,就在我们的身边,呈现给学牛的不是抽象的模型而是实实在在的物理事实,并且按常理是大不可思议的:生活经验告诉我

6、们海鸥与飞机相撞,海鸥必“粉身碎骨”,新I口认知产生激烈冲突。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探究原因。若将海鸥与飞机的形状不考虑,简化成两个物体的相撞,撞后“两物”合二为一,即属于“完全非弹性碰撞”的物理模型,通过师生互动、小组讨论的形式,以“置疑——问题——讨论”线索,不断探究、讨论,逐步推进,直到得出结论。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进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3.2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利用趣味性、直观性强的演示实验激发学牛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创设情境,让学生积

7、极主动地去分析现象背后的本质。利用该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吋,教师要善于制造认知冲突,让学生在观察与思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在《伏安法测电阻》教学中,学生在初中已学过该原理,并做过实验。高中要讨论电流表内接和外接时两种电路的误差情况。但是面对这两种电路,学牛开始反应是冷漠的,因为在他们原有的认知图式,这两种电路基本是等价的,所以他们的思维仍处于稳定的平衡状态中。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需求,可以通过实验演示来激化矛盾,打破平衡。采用大型示教电表,分别用两种电路去测量同一只大电阻的阻值,两次测岀的数据分别是5.2RQ和2.0kQ,然后乂去

8、测量同一只小电阻,得出的数据分别是5.0Q和3.6Q。悬殊的测量结果,造成了一种外来强烈刺激,学生的思维被迅速地激发起來,从而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题的学习,从而顺利地完成知识“顺应”o3.3通过变式创设问题情境。所谓变式,就是在引导学生认识事物属性的过程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