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建康赏心亭

登建康赏心亭

ID:43530598

大小:348.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10-10

登建康赏心亭_第1页
登建康赏心亭_第2页
登建康赏心亭_第3页
登建康赏心亭_第4页
登建康赏心亭_第5页
资源描述:

《登建康赏心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这首词作于淳熙元年(1174)秋,作者在江东安抚司参议官任上。这时他35岁,南渡已十二年之久,尚未得到北伐抗敌的机会。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受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对着大好江山,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写作背景阅读上片并思考:上片中词人分别描写了哪些景物?“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景物描写又牵动了作者怎样的心绪?1、“楚天……无际”词人登高远望秋色无边,气势雄浑,空寂苍凉。2、“遥岑……螺髻”“玉簪”——比喻苍翠挺拔的青山。(“江作青罗带,

2、山如碧玉簪。”)“青螺髻”——形容碧绿层叠的山峦。(“似将青罗髻,撒在明月中。”)“献愁供恨”——写词人遥望沦陷山河的心情。这里用倒装句式并移情入景,变赏心悦目为满怀愁,恨那秀丽的山峰好像也充满仇恨了。3、“落日……游子”——叹国破家亡、怨壮志难酬。“落日”——比喻面临覆灭的南宋王朝。“断鸿”——比喻孤寂、悲苦的词人自身。“江南游子”——指辛弃疾自己。“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三句,是直抒胸臆,此时作者思潮澎湃,心情激动。但作者不是直接用语言来渲染,而是选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

3、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有哪些动作呢?蕴涵了怎样的感情?看、拍、会、登——壮怀难申的孤独、愤懑。“看吴钩”——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决心。“拍栏杆”——不被重用、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愤。“无人会”——“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凄苦。上片所写景物,是作者登临时即目所见,从中引出漂泊南方、渴望报国而无用武之地的幽愤。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很有层次。用的是我们常见的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总结:下片借典抒情根据下片的典故,具体谈谈辛弃疾的“登临意”。(什么典故?有何作用?)《水龙吟》下片第一层:休说鲈鱼堪脍,尽

4、西风,季鹰归未?“登临意”之一:反用“张翰思归”一典,写明不愿忘怀时事,不愿弃官归隐,表白抗金的决心。第二层: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登临意”之二:“求田问舍”是再次用典,一方面是表明自己鄙弃许汜,不愿弃官回乡作富家翁,同时也是对南宋朝廷那些不思抗敌、只顾名利的达官贵人的讽刺。第三层: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登临意”之三:桓温北伐时的感慨“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反映了作者对朝廷不肯重用抗战人才、北伐无望的愤慨,年华虚度、英雄坐老的悲愤。第四层: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登临意”之四:自伤

5、英雄抱负不能实现,心头郁结,得不到慰藉,表达无人理解、英雄被困的孤独。下片述怀言志,三个典故叠用,表达了丰富而复杂的情感内涵,体现了稼轩词擅长用典、“以文为词”的特色。一个中心三个方面首先是热烈、高亢的抗金复国豪情;其次是无人理解、壮志难酬的怨情;再次是对年华虚掷、功业无望的悲情。艺术特色(二)用典两种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一)寓情于景辛弃疾生不逢时。他的文才武略换来的却是大半生报国无门的悲愤和苦痛。于是他只好笑傲山林、诗酒余生。他常常将满腔雄心壮志化作杜鹃啼血式的悲愤的长歌。这是英雄人格意识的变向表达,我们从这

6、首词中,分明也能品味出他对英雄人格的悲壮追求。然而,也正是这一特定的遭遇,使他寄之于词,成为一代词宗,在词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小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