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第一章财政学导论

财政学第一章财政学导论

ID:43529318

大小:245.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10-09

财政学第一章财政学导论_第1页
财政学第一章财政学导论_第2页
财政学第一章财政学导论_第3页
财政学第一章财政学导论_第4页
财政学第一章财政学导论_第5页
财政学第一章财政学导论_第6页
财政学第一章财政学导论_第7页
财政学第一章财政学导论_第8页
财政学第一章财政学导论_第9页
财政学第一章财政学导论_第10页
资源描述:

《财政学第一章财政学导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财政学导论第一节财政概述第二节财政学发展历程第三节财政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本章目录第一节财政概述一、现实生活中的财政财政活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典型的事例比如行政管理、国防、治安、以及司法和执法等,这些公共产品和服务与我们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必须由政府提供。政府不但有支出行为,还有收入行为。人们的许多活动必须向政府缴纳各种税费,这些税费收入就成为各级政府用于各项活动的经费来源。政府的这种收支分配活动,简单来讲就是“财政”。第一节财政概述第一节财政概述二、财政的产生与发展(

2、一)财政的产生财政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一个历史的经济范畴。它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同时,也必将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财政的产生,必须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经济条件,即社会剩余产品的存在。剩余产品的出现对财政的产生来说,仅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二是政治条件,即国家的产生。二、财政的发展财政是随着国家的发展而发展,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存在着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从而也相应地存在着奴隶制国家财政、封建制国家财政、资

3、本主义国家财政和社会主义国家财政。第一节财政概述三、财政的一般概念(一)“财政”一词的来历13~15世纪:拉丁文Finis,意思为货币支付。16世纪:法语Finance,是指公共收入和公共理财活动。17世纪:专指国家的财政活动。20世纪初:由法国传向其他国家,日本采用汉字中“财”与“政”的含义,创立“财政”一词。1898年(光绪24年):我国最早使用“财政”这个术语第一节财政概述(二)财政的概念一般说来,财政是国家为了满足实现其职能的需要,主要凭借国家权力和采用价值形式,对社会产品主要是剩余产品进行分

4、配和再分配的活动,它是国家配置资源的重要方式和调控社会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第一节财政概述四、关于财政概念界定的其他观点王绍飞认为,财政是社会公共组织或国家对剩余产品进行的分配,被称为“剩余产品论”;何振一认为,财政是社会公共组织或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进行的分配活动,其观点被称为“社会共同需要论”;王亘坚认为,价值分配反映财政分配的本质特征,因此界定财政的概念必须强调财政是价值形式的分配,其观点被称为“价值分配论”;李成瑞认为,财政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因此界定财政的概念必须重视财

5、政与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内在联系,这被称为“社会再生产决定论”。第一节财政概述第二节财政学发展历程第二节财政学发展历程一、早期财政思想(一)最早的财政思想古希腊的色诺芬在《雅典的收入》书中论述了希腊雅典的财政收入问题,并建议由国家购买奴隶,并将他们出租以增加国家的收入。(二)我国早期财政思想春秋战国的管仲在《国语奇语》中提出了“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的财政政策,主张按土地好坏征收差额赋税,不要征收同等的赋税。1903年钱恂《财政四纲叙》:租税、货币、银行、公债四部分,是中国最早的财政学著作。二、古典财政

6、学(一)古典财政学产生的标志(二)古典财政学的基本特征三、现代财政学(一)现代财政学产生的标志(二)现代财政学的基本特征四、当代财政学(一)当代财政学产生的标志(二)当代财政学的基本特征第二节财政学发展历程五、我国的财政学发展(一)财政思想(二)新中国建国后的财政理论(三)我国公共财政理论体系的建立第二节财政学发展历程第三节财政学的研究对象 与研究方法第三节财政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一、财政学的研究对象财政研究对象的内容表现为:政府掌握的一部分社会资源,通过财政进行分配,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正确调节各方

7、面的分配关系,对市场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社会协调发展的规律;同时,还要研究财政运行机制,保证财政正常运行、实现财政科学管理的规律性,以及体现其科学管理规律的财政政策、法制和方法等。二、财政学的研究方法(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二)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三)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四)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第三节财政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