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第十章符号互动论

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第十章符号互动论

ID:43517467

大小:535.5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9-10-09

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第十章符号互动论_第1页
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第十章符号互动论_第2页
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第十章符号互动论_第3页
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第十章符号互动论_第4页
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第十章符号互动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第十章符号互动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章符号互动论第一节米德与符号互动论的起源第二节布鲁默与符号互动论的发展第三节戈夫曼的拟剧理论第十章教学目标与要求:1、了解符号互动论的理论来源以及该理论产生与发展的基本线索;2、掌握符号互动论创立时期代表人物米德、库利的基本思想;3、互动论的发展与延伸时期的代表人物与基本思想。第十章背景:社会学理论的转折1.理论的地域:从欧洲到美国、从中心到边陲2.理论的视角:从宏观到微观、从思辨到生活3.理论的后果:从悲观到乐观、从救赎到赞歌米德与符号互动论的起源第一节互动理论产生的思想渊源:互动论创立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60~70年代曾经盛行一时,至今仍然是有很大影响的社会理论流派。(1)德国的

2、历史主义传统经由西美尔影响到早期的芝加哥学派;(2)美国社会学研究的兴趣倾向于经验性应用问题,实用主义取向始终占据着美国社会学的主导地位;(3)实用主义哲学和心理学的结合,造就了符号互动论。第一节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都是由于受到外部事物的刺激而产生的“反应性”行为。乔治·西美尔的互动思想社会学“微观理论”与“宏观理论”之间的联系,在理论研究中一直存在难以整合的问题。西美尔认为,两者之间的联系是:微观互动构成的关系,是宏观社会关系的基础。“个人与群体的关系”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内容。人的个性,就是在个人“与网络群体(中的各种他人)如何联系着”的特殊构造中,塑造-

3、呈现-再塑造的。第一节1.库利与米德时代心理学认识的“自我”2.库利的“镜中我”3.米德的符号互动论第一节早期互动论:库利与米德第一节弗洛伊德:本我、自我与超我;“自我介于本我与超我之间”詹姆斯:物质我、社会我与精神我,“人类具有将自己看成是客体的能力。”—自省能力。杜威:心灵是一种思维过程,它意味着深思熟虑。1.库、米时代心理学认识的“自我”第一节镜中我《社会组织》如果你今天即将做的是:a见你的老师……?(勤奋而聪明=老师呢?)b见你喜欢的那个GG或者MM…?(健康而可爱=对方呢?)c见你的敌人、死对头……?(强壮而智慧=对方呢?)这种二人间的想象,是相对称的;三人呢?多人呢?=====“他

4、人就是一面镜子!”这种“镜中我”的三个成份:(1)我们对我们的形象在他人眼中的想象;(2)我们对他人就此形象所做判断的想象;(3)我们自己的某种感觉,比如:骄傲,羞耻……2.库利的“镜中我”第一节哪面镜子更重要——“首属群体”(primarygroup)自我产生于群体背景下的互动,他提出“首属群体”概念。“在初级群体里,未成熟的和自私的人逐渐理解别人的需要和愿望,并适应先人后己的社会生活,跳出个人的小圈子。不做到这一点,社会生活就是不可想象的。”第一节“心灵”:有“想象性排演”的能力(1)用符号来表示环境中的客体;这是有思维的人类的基本能力,比如我们可以理解很多符号的含义。(2)“想象性排演”

5、:暗中排演针对这些客体可选择的行动路线;(3)抑制不适当的行动路线,选择一种可公开采纳的合适的行动途径。3.米德的符号互动论——心灵、自我与社会第一节“自我”与“社会”:——“自身形象典型化”;——“内心互动模式的持续与变迁”。(1)核心概念Self:自我的组成=“I”+“me”主我I:是创造者、创始人,是冲动的、无组织、无方向、不可预测的那部分自我。宾我me:是社会的代表,是主我所思考的客体对象,相当于“镜中自我”。主我首先形成,而客我的形成则需较长时间。(2)自我发展三个重要阶段最初的嬉戏阶段:团体游戏阶段:泛化的他人阶段:1.布鲁默与库恩布鲁默:互动论的芝加哥学派,坚守米德的哲学与解释学

6、的方法;认为I主导着自我,社会与人类行为是不确定的,是富于冲动与活力的。库恩:互动论的衣阿华学派,转向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方法;认为me主导着自我,人是被“过度社会化”的,是被社会所决定的,因此是确定的,可以通过社会的规则进行预测。第二节布鲁默与符号互动论的发展符号互动:两大阵营“共同认可”的六个观点1、人类是“符号”的制造者和使用者。符号,指人们赋予行动的含义。如:握手的含义等。2、人类有获得“符号的一致意义”的能力。3、人类有“角色领会”的能力。即视他人的态度和意向而行动的能力。4、人的“心智”能力,使人们能够对所处的“情景”作出定义,从而选择合适的行动路线。5、人的“自我”的能力,能使个人对

7、“自我形象”或“典型化的自我”形成比较稳定的概念——核心自我。个人的“核心自我”的内容,决定着个人在社会中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路线。6、社会,就是相对稳定的“互动模式”。第二节1、关于“个体”的本质。个体心中的“核心自我”是经常变化的?还是相当稳定的?布鲁默认为“核心自我”是经常变化的,个人总是在创新。库恩则认为“核心自我”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当的稳定性。2、关于“互动”的本质。互动过程中个体主要是在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