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利用导学提纲,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构建“利用导学提纲,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ID:43507703

大小:120.5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09

构建“利用导学提纲,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模式_第1页
构建“利用导学提纲,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模式_第2页
构建“利用导学提纲,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模式_第3页
构建“利用导学提纲,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模式_第4页
构建“利用导学提纲,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模式_第5页
资源描述:

《构建“利用导学提纲,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构建“利用导学提纲,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我校自2007年开始,各学科教师探索以导学提纲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颇有成效;但信息技术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简单的沿袭其它学科的教学模式是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要求的,必须研究探索出适合学科个性特点的基本教学模式和结构,以适应信息技术新课程对本学科的要求。一、构建“利用导学提纲,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背景1、理论背景美国教育学家埃富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

2、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这种个人同他自己的关系的根本转变是今后几十年内科学与技术革命中教育所面临的最困难的一个问题。”这个“困难”就在学校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导学提纲”既是学生的学案,又是教师教案,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导学提纲的作用是引导学生预习、学习、思考、练习,总结,是完成教学任务的路线图,是课堂教学的“方向盘”,便于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使学生真正成为

3、学习的主人。“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激发和维持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教师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任务驱动”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课程背景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

4、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这一主要任务在实际教学应用过程中可以理解为:知识及技能的教学应以完成典型的“任务”为主,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而现在信息技术教材的内容也基本以从完成提出的某一“任务”着手,通过探索、操作使学生完成“任务”,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5二、模式的突出特点“利用导学提纲,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突出特点就是在导学提纲的引领下围绕“任务”展开教学,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

5、导、学生为主体。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具体的任务中,引导学生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同时又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的培养。教学过程以“呈现任务——明确任务——完成任务——评价任务”为主要结构的教学方式,如图。它具有相对稳定性、实践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结构:学生:教师:“利用导学提纲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接受任务拟定计划剖析任务发现问题协作探究意义建构自评互评提高素养创设情境呈

6、现任务课堂巡视引导帮助引导探索指点迷津点拨评析共同提高呈现任务明确任务完成任务评价任务三、模式的操作步骤从教学模式图可以看出:利用导学提纲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以“呈现任务——明确任务——完成任务——评价任务”为主要结构的四个环节,每个环节要解决的问题(任务)在本课所占的比重、时间要科学、合理(见附图),以保证每个环节的顺利实施。下面以制作演示文稿《洛阳牡丹》为例,针对各个环节进行说明。各环节任务比重时间′0′45′′′′′51.创设情境,呈现任务。在“利用导学提纲,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是先

7、学后教,学生的“先学”安排在课堂内,以免增加学生的负担。教师通过分析学生,分析教材,制定出任务,任务的设计处于核心位置,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例如:以制作《洛阳牡丹》第一课为例,先将导学提纲发给学生,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展示①你认为创作演示文稿有哪几个步骤?②你认为本主题应该从哪几个方面(栏目)来表现?③谈谈你设计创作《中华牡丹园》演示文稿的大致思路等问题,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思考,引导学生会“看”。然后利用教师机的广播教学功能播放教师制作的教学课例《洛阳牡丹》演示文稿,让学生带着真实的

8、“任务”进入学习情境,本环节一是准备本节课必要的知识,二是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2、讨论释疑,明确任务。这个环节的“问题探讨”实质是对教材进行的“二度创作与开发”。把教材中不易理解的、抽象的知识,“翻译”成能读懂的、易接受的、通俗的、具体的知识,更要展示知识的内在本质。例如,在完成《洛阳牡丹》设置对象的动画和超链接这一教学目标时,不仅让学生学会设置对象的动画效果和超级链接,更要展示问题的深层意义;引导学生讨论①幻灯片中的哪些对象(文字、图片等)需要设置动画效果?②幻灯片中的哪些对象必须设置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