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计量经济学“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的实施

本科计量经济学“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的实施

ID:19651677

大小:5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04

本科计量经济学“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的实施_第1页
本科计量经济学“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的实施_第2页
本科计量经济学“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的实施_第3页
本科计量经济学“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的实施_第4页
本科计量经济学“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的实施_第5页
资源描述:

《本科计量经济学“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的实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本科计量经济学“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的实施:本科计量经济学“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是以小、中、大型任务为核心,通过教师与学生两大主体、三个实验教学层次和四种教学方法,完成一个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轻松掌握计量经济学基本理论与模型构建的基本方法,进而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关键词:任务驱动;实验;模式:G642文献标志码:A:2096-000X(2017)21-0117-03一、计量经济学“任务驱动型”教学体系任务驱动型实验教学模式主要是基于一些实际任务,在明确的学习目标下,启发和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2、解决现实问题,从而使学生学习到隐含于任务背后的知识与理论,并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二、计量经济学“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的实施方式学习计量经济学的最终目标是应用,使其掌握模型构建与应用的全过程,其最终实现方式是创新性实验,但创新性实验要求掌握系统的计量经济学理论知识。学生操作难度较大,在进行创新性实验教学前必须掌握建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论,这就需要以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为基础,在完成这两者以后才可以实施。所以,结合计量经济学的知识体系和理论特点及建模要求,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必须分别采取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创新

3、性实验三种实验方式,如图2所示。三、计量经济学“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最关键的问题是解释变量的选取,要保证解释变量间相对独立,即不存在多重共线性。因此,本教学模式首先采取验证性实验讲解检验与修正多重共线性的基本理论;然后,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经典案例引出综合性实验,重点突出对“数据诊断、模型设定与应用”等计量经济学建模过程和方法论的讲解和实际操作;最后,以创新性实验让学生进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构建与应用的全过程操作,对经济社会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进行分析。(一)通过验证性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多重共线性基本理论知识和软件

4、基本操作验证性实验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巧和基本软件。主要是先由教师提出与要讲授的基础理论知识相关的“小型”任务;然后由学生思考为完成该任务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便是要讲授的理论知识;接着,教师讲授基本理论知识和软件操作方法;最后由学生模拟教师练习软件操作,并验证基本理论知识。比如在多重共线性的检验与修正中,首先给出一个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估计结果并提出“小型”任务——让学生观察估计结果存在的问题,并考虑如何解决。已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估计结果如下:(-1.50)(3.83)(0.16)(-0.49)(3.6

5、4)R2=0.9261,F=100.25,DW=0.47,T=37(1978-2014),t0.025(32)=2.04其中,各变量的含义如下:Y——粮食产量(万吨)X1——播种面积(千公顷)X2——农业劳动力(万人)X3——农业机械总动力(万千瓦)X4——化肥施用量(万吨)1.提出任务。对于这一任务,引导学生根据建模步骤得到模型结果后,要对其进行经济意义检验和统计检验,在检验过程中去发现问题。学生在完成检验任务后会发现模型存在的问题:R2和F值都很大,说明模型的线性拟合程度很好和总体线性关系显著成立;而检验自变量X2和X3显著性的t统计量却没

6、有通过检验,X3的系数不符合经济意义。接着请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总体线性关系成立说明各个自变量联合起来对因变量的解释能力强,而又有某个自变量的解释能力不强,说明很难区分每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能力,这应该是由于自变量间的相关性很强,才使得它们的作用难以区分,并容易导致回归系数不符合经济意义。那么这种现象就叫做多重共线性,而我们发现问题的这一过程就是检验多重共线性的方法。2.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下一步就是要引导学生考虑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既然自变量之间相关性较强,那么就可以只保留一部分自变量,关键问题是保留哪些?剔除哪

7、些自变量呢?总体思路肯定是要保留解释能力强的自变量,那么就要对各个自变量的解释能力进行排序。因此,用因变量与每个自变量进行回归,按照回归方程R2的大小进行排序,就是按照自变量的解释能力由大到小排序,先用R2最大的自变量对因变量进行回归,在此基础上引入R2其次大的自变量,引入后如果R2变大,且两个自变量的t统计量都通过检验,则两个自变量都保留,如果R2变小,则不引入R2其次大的自變量,直接引入R2排第3的自变量,依据R2和t值的变化判断是否保留第3个自变量;以此类推,逐个引入其余自变量,最后可以确定最终需要保留的自变量,从而避免多重共线性。这一方

8、法就是解决多重共线性问题的逐步回归法。以上述例题为例,逐步回归法的具体过程如表1所示,最终结果是保留X4和X1。(二)通过综合性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构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