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416850
大小:9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01
《河南省偃师市府店镇第三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0课《诗四首》导学案1(无答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30课《诗四首》导学案1《归园田居》【学习目标】了解这首诗相关的背景。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充分体会诗歌特有的节奏及韵律,感受其声韵美。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重点难点】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2.激发学生想象,再现诗歌画面,深刻体会景物描写中蕴含的深厚的情思。3.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学习过程】一、导入二、了解作者陶渊明,又叫陶潜,东晋末年伟大诗人。曾几次做官,又几次辞官,最后一任官职是彭泽县令,但他只做了81天就辞官,直到63岁去世再未出仕做官,彻底归隐田园。他有一句名言,说的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他这种不愿在污浊官场混迹,想要保持高洁、独善其身的文人情怀对后世文人影响很深,譬如李白的诗句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与此一脉相承的。正是因为他生前的这种气节,后人称他为“靖节先生”。同时,还有人叫他“五柳先生”,这是因为(生:《五柳先生传》)他写了《五柳先生传》一文。三、朗读这首诗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用“/”划分朗读节奏。朗读这首诗。四、对照注释,整体感知诗意,概述诗意。五、赏析诗歌的意境美1、陶诗平淡而又富有情趣,平淡不必多言,你认为“情趣”表现在什么地方?(想象“带月荷锄归”的动人画面。)2、这首诗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六、诗的末句“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七、背诵这首诗八
3、、作业:背诵并默写这首诗我的反思:【学习目标】1.了解这首诗相关的背景。2.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充分体会诗歌特有的节奏及韵律,感受其声韵美。3.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重点难点】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2.激发学生想象,再现诗歌画面,深刻体会景物描写中蕴含的深厚的情思。3.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学习过程】一、导入 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断侵入,唐政府不能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士的意图。开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这一类诗,文学
4、史上称为“边塞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二、了解作者及背景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他的诗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为主,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出名。其中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的作品,写景的佳句广为流传,如《使至塞上》就极富代表性。开元二十五年,王唯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实际是被排挤出朝廷)。王维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这首诗就是在出塞途中写的。通过作者叙述出使边塞的艰苦情况,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孤寂之情。 三、朗读诗歌,
5、把握节奏和韵律四、 借助注释,感知诗意1.疏通诗意单车:属国:居延2.概述诗意五、品味诗歌的诗情画意,描述诗中的画面。六、名句赏析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谈谈你对此的认识七、这首诗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八、背诵这首诗九、课堂检测默写这首诗:十、作业:预习《渡荆门送别》我的反思: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