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遗传基因重组原理1

细胞遗传基因重组原理1

ID:43240800

大小:1.00 MB

页数:18页

时间:2019-10-07

细胞遗传基因重组原理1_第1页
细胞遗传基因重组原理1_第2页
细胞遗传基因重组原理1_第3页
细胞遗传基因重组原理1_第4页
细胞遗传基因重组原理1_第5页
资源描述:

《细胞遗传基因重组原理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四基因重组原理姓名:王晓静定义基因重组是性原细胞的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彼此分裂的时候,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自由组合和同源染色体的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基因重组是杂交育种的理论基础。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分裂间期复制过程减Ⅰ分裂过程中自然突变、诱发突变随机重组、交换重组产生新基因产生新的基因型生物进化的根本来源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比较分类细胞分裂中的两种重组类型(真核):1、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自由组

2、合。2、同源染色体的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局部交换13241423减数分裂的前期I同源染色体会相互配对,称联会(synapsis),在双线期时,同源染色体之间可以见到交叉现象,交叉现象标志着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的对应区段发生了交换。由于发生了交换,而导致同源染色体间非等位基因的重组,打破原来的连锁关系,而表现为不完全连锁。(不完全连锁又叫做部分连锁)如果我们所研究的两个遗传标记相距较远,或者说我们所关注的染色体片段比较长,其间可能发生双交换甚至

3、多次交换,遗传学方法测定出来的重组率往往小于交换值。有时候,常把交换值和重组率混用。基因间的距离与 交换值、遗传距离、连锁强度交换值与遗传距离1.非姊妹染色单体间交换数目及位置是随机的;2.两个连锁基因间交换值的变化范围是[0,50%],其变化反映基因间的连锁强度、基因间的相对距离;两基因间的距离越远,基因间的连锁强度越小,交换值就越大;反之,基因间的距离越近,基因间的连锁强度越大,交换值就越小。3.通常用交换值/重组率来度量基因间的相对距离,也称为遗传距离(geneticdistance)。通常以1%的重组率作为

4、一个遗传距离单位/遗传单位。以玉米的c-sh的连锁为例,C-Sh基因间的连锁与交换前述玉米测交试验的重组率,相引相为3.6%,相斥相为2.99%,就是根据测交结果和以上公式计算出来的。交叉若发生在sh-c以外,这两个基因之间不发生交换,所以形成的配子都是亲本型的组合,表现为完全连锁。若交叉发生在sh-c之间,表示有一半的染色单体在这两个基因之间发生过交换,所以在形成的配子中,有一半是亲本型组合,有一半是重新组合。在一个孢母细胞中,交叉可以发生在Sh-C之间,也可以发生在Sh-C之外,一般地说这是随机的。假设有一个小

5、孢母细胞中的交叉发生在Sh-C之间,最后形成四个雄配子,其中两个是亲本型,两个是重组型。所以,即使所有的小孢母细胞中在Sh-C之间都发生交叉(交换),也就是说100%的小孢母细胞都在Sh-C之间发生交换,最多也只能形成50%的重组型配子。只有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时,重组型配子才是50%。重组型配子占配子总数的百分比,定义为重组率。    重组率=(重组型配子数/总配子数)×100%假设有100个孢母细胞:亲本型配子重组型配子93个在连锁区段内不发生交换CShcshCshcSh    93×4=372个配子186186

6、   7个在连锁区段内发生交换7777    7×4=28个配子共400个配子19319377重组率=(7+7)/400=3.5%两对连锁基因之间发生交换的孢母细胞百分数,恰恰是重组型配子百分数的两倍。谢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