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重组与细胞融合

细胞重组与细胞融合

ID:40759130

大小:286.76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9-08-07

细胞重组与细胞融合_第1页
细胞重组与细胞融合_第2页
细胞重组与细胞融合_第3页
细胞重组与细胞融合_第4页
细胞重组与细胞融合_第5页
资源描述:

《细胞重组与细胞融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8章细胞重组与细胞融合细胞重组:是指从活细胞中分离出细胞器及其组分,在体外进行重新装配成为具有生物活性的细胞的一种技术。核体:是与细胞质分离后得到的带有少量细胞质并包有质膜的细胞核,也称为小型细胞。胞质体:是除去细胞核后由质膜包裹的无核细胞。第一节细胞质工程细胞质工程:是研究真核细胞的核-质关系以及细胞器、细胞质基因转移的技术。一细胞破碎1细胞破碎技术:是指利用外力破坏细胞膜和细胞壁,使细胞内容物释放出来的技术。2细胞破碎方法超声波破碎法反复冻融法高速组织捣碎法化学裂解法生物酶解法超声波破碎法利用超声波振荡器发射的15-25kHz的超声波探头处理细胞悬浮液,

2、由发生器和换能器组成。反复冻融法将细胞放在低温下冷冻,然后在室温中融化,反复多次而达到破壁作用。高速组织捣碎法借助高速组织捣碎机使细胞被高速旋转的叶片打碎。化学裂解法通过化学药品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使其裂解。生物酶解法利用溶解细胞壁的酶处理细胞,破坏细胞壁,使细胞内含组分释放。二细胞器及细胞组分分离分离方法差速离心法密度梯度分离法在密度均一的介质中由低速到高速逐级离心,用于分离不同大小的细胞和细胞器。速度逐渐提高,样品按大小先后沉差速离心差速离心在差速离心中细胞器沉降的顺序依次为:核、线粒体、溶酶体与过氧化物酶体、内质网与高基体、最后为核蛋白体。由于各种细胞器

3、在大小和密度上相互重叠,而且某些慢沉降颗粒常常被快沉降颗粒裹到沉淀块中,一般重复2~3次效果会好一些。差速离心只用于分离密度和大小悬殊的细胞,更多用于分离细胞器。对于精细的分离,则是密度梯度离心效果更好。密度梯度离心用一定的介质在离心管内形成一连续或不连续的密度梯度,将细胞混悬液或匀浆置于介质的顶部,通过重力或离心力场的作用使细胞分层、分离。这类分离又可分为速度沉降和等密度沉降平衡两种。密度梯度离心速度沉降(velocitysedimentation)主要用于分离密度相近而大小不等的细胞或细胞器。这种沉降方法所采用的介质密度较低,介质的最大密度应小于被分离生物

4、颗粒的最小密度。生物颗粒(细胞或细胞器)在十分平缓的密度梯度介质中按各自的沉降系数以不同的速度沉降而达到分离。等密度沉降(isopycnicsedimentation)适用于分离密度不等的颗粒。细胞或细胞器在连续梯度的介质中经足够大离心力和足够长时间则沉降或漂浮到与自身密度相等的介质处,并停留在那里达到平衡,从而将不同密度的细胞或细胞器分离。介质的最高密度应大于被分离组分的最大密度,而且介质的梯度要求较高的陡度,不能太平缓。这种方法适于分离细胞器,而不太适于分离和纯化细胞。第二节细胞融合一细胞融合的发展1838-1875年:在血液组织中发现有多核细胞;20世纪

5、50年代:日本科学家发现仙台病毒可以引起细胞的融合;1965年:英国的科学家海利斯成功得到了融合细胞;1964年:HAT选择培养基应用于融合细胞的选择;1974年:加拿大华裔科学家高国楠发现聚乙二醇(PEG)能够促使植物的原生质体融合;1982年:出现了电融合技术;近20年:从细胞融合的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细胞融合的方法不断更新和完善,融合率逐步提高。二细胞融合的定义细胞融合(Cellfusion):又称体细胞杂交,是指使用人工方法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体细胞合并形成一个细胞,使之分化再生,形成新物种或新品种的技术。人工方法:是指在外力使用诱导剂或促

6、融剂、电场、磁场、超声波、重力、激光等因素的作用。无性方式:是区别于有性方式而言的,有自然条件下,生殖细胞卵子和精子相互接触会发生细胞融合的现象。细胞融合过程:异核体阶段:异核体是指在融合细胞内含有来自两个亲本的细胞核。杂种细胞形成阶段:当异核体同步进入有丝分裂后,核膜崩溃,来自两个细胞核的染色体结合在一起。三细胞融合的意义改造细胞遗传物质生产抗肿瘤疫苗生产单克隆抗体用于基因定位用于动物育种有利于基础理论研究杂种细胞保留的人染色体1234567A++++---B++--++-C+-+-+-+选择3个都保留有4条人染色体的杂种细胞克隆,但染色体各不相同。如果某一

7、表型特征只出现于克隆A、C而不见于B,就可决定该特征的基因只能在3号染色体上。A、B而不见于C,就可决定该特征的基因只能在2号染色体上B、C而不见于A,就可决定该特征的基因只能在5号染色体上四细胞融合基本原理1细胞膜表面亲水性结构—糖蛋白细胞融合的关键是要脂双层的接触,就是要去除糖蛋白,露出无糖蛋白覆盖的区域,使两个细胞的脂双层能紧密结合。引起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起作用-细胞相互凝集-膜蛋白质分子重排-脂类分子重排-打开质膜-细胞融合2病毒促进细胞融合很多病毒都具有凝集细胞的能力,其原理大致如下:病毒的一边黏接在一个细胞表面,该病毒的另外一边黏接在另一个细胞表面,

8、从而使两个细胞在病毒的作用下靠近发生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