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223593
大小:1.36 MB
页数:44页
时间:2019-10-04
《七下第三单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明朝时间建立者都城1368年朱元璋(明太祖)应天,改称南京加强君权的主要措施明太祖明成祖1.机构改革: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民政、刑狱、军政)中央:废丞相,撤中书省,权分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后增设内阁2.特务机构:锦衣卫(监视、侦查)3.思想控制:八股取士(题目来自四书五经,文体为八股文)1.迁都:1421迁都北京(加强对北方的控制)2.继续削藩3.特务机构:增设东厂明代的中外交往与冲突交往:郑和下西洋(比较新航路的开辟)冲突:戚继光抗倭(中国人民反抗侵略,英勇斗争
2、,正义战争,民族英雄)葡萄牙人攫取澳门居住权(1553年,1999.12.20收回)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中外关系郑和下西洋人物:在位皇帝:时间:次数:目的:出发地:到达:意义:郑和明成祖1405——1433七次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刘家港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戚继光抗倭时间对象军队结果明朝中期倭寇(日本武士、商人、海盗)戚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台州九战九捷(浙江),扫除福建、广东等东南沿海的倭患1553,葡萄牙殖民
3、者攫取了澳门的居住权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的开辟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的开辟都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二者有共同之处,但也有明显的不同。第一,从时间上看,郑和下西洋比欧洲的达•伽马、麦哲伦和哥伦布的航海早半个多世纪。在规模和航海次数方面,外国与中国是无法比较的。这说明中国人民有足够的能力和胆略征服海洋。(打击索马里海盗:中国海军印度洋)第二,从目的上看,郑和下西洋主要是政治目的,宣扬国威,内容是贡赐贸易,形式是以和平友好交往为主;西欧主要是出于经济目的,侵占海外殖民地,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第三,从影响和后果来看,郑和下西洋增
4、进了中国同亚非国家人民的友谊,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赏赐式的贸易是违背经济规律的,给明政府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新航路的开辟,为后来大规模的殖民扩张打下了基础。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的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清朝女真的兴起清朝的建立人物时间国号都城努尔哈赤1616年金(后金)沈阳(盛京)人物改族名改国号迁都皇太极(清太宗)满洲清1644迁都北京强化君权的主要措施1.机构改革2.思想控制目的人物名称标志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军机处取代议政王大臣会议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目的名称
5、人物后果加强君主专制文字狱康熙、雍正、乾隆社会恐怖、摧残人才、禁锢思想、阻碍发展评价: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明朝的统治,创造了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是也给统治埋下危机。认识:明朝时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一个时期,而君主专制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课堂演练1.“今我朝罢丞相,……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材料中的“我朝”是指A.秦朝B.汉朝C.唐朝D.明朝2.七年级学生王明对同学说:“明朝的官员没有隐私权,太可怕了!”他评述了明朝哪项措施造成的后果?
6、A.焚书坑儒B.设置厂卫特务机构C.八股取士D.大兴文字狱3.15世纪上半期,郑和率领船队七下西洋。郑和船队最远到达的地区是①马六甲海峡②红海沿岸③印度半岛④非洲东海岸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中国古代设丞相与废丞相的两个皇帝是A.秦始皇、明太祖B.秦始皇、明成祖C.秦始皇、隋文帝D.隋文帝、雍正帝5.指南针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下列人物的航海活动中较早使用指南针的是A.三国时吴国派卫温率船队去夷洲B.鉴真东渡日本C.郑和下西洋D.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6.郑和下西洋时所携带物品中深受当地欢迎的是A.甘薯B.瓷器C.
7、玉米D.马铃薯7.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下列图示反映出这些变革的趋势是不断强化唐朝中央机构示意图明朝中央机构示意图军机处内景A.专制皇权B.监察权力C.丞相权力D.地方权力8.清朝初年的某一天,一阵清风将一位文人的书页吹乱,这位文人诗兴大发,吟诗抒怀:“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有人以此告他讥讽清王朝,结果他被定罪问斩。这表明清初实行A.焚书坑儒B.八股取士C.厂卫制度D.文字狱9.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八股取士”和清朝大兴“文字狱”的根本目的是A.防止人民反抗B.压制知识分子C
8、.巩固封建统治D.统一思想10.明清时期君集权空前强化,下列不利于君主集权强化的措施是A.设立厂卫特务机构B.实行八股取士C.设立军机处D.分封藩王11.清朝的开国皇帝是A.努尔哈赤B.康熙C.皇太极D.顺治12.“文字狱”是从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大批冤狱。清朝文字狱主要兴盛于A.顺治、康熙、雍正三朝B.顺治、乾隆、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