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螳螂捕蝉》教案北京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螳螂捕蝉》教案北京版

ID:43008232

大小:35.99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24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螳螂捕蝉》教案北京版_第1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螳螂捕蝉》教案北京版_第2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螳螂捕蝉》教案北京版_第3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螳螂捕蝉》教案北京版_第4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螳螂捕蝉》教案北京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螳螂捕蝉》教案北京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2螳螂捕蝉研究课原文: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指导思想理论依据:《语文课程标准》里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2、,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材分析:  《螳螂捕蝉》是北京实验版教材第十一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教材以古诗文、京剧唱词为主,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内容、想象情景,体会中国古代语言文字的韵律美、凝练美。 《螳螂捕蝉》是一篇寓言故事,选自汉代刘向所著《说苑.正谏》。讲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决定攻打楚国并下令不准别人来劝阻,这时一位少年巧妙地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劝说吴王,使他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课文的重点在于以事说理,即:做事情,处理问题,不要只顾眼前的利益而要全面考虑问题,要想到这样做潜伏

3、着的或可能带来的祸患和危机。“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患也”为本文的中心句。  学情分析:  对寓言这一体裁,学生并不陌生。但学生往往只注意故事的情节,不善于思考蕴含的道理。因此,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抓住揭示寓意的语句,围绕具体形象的故事,理清“蝉、螳螂、黄雀、少年”间的关系,探究“眼前的利益”和“隐伏的祸患”,从而深刻理解文章内容,领悟告诉人们的道理。  设计理念:  在本课教学设计中,一是突出了探究性学习,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二是体现了合作式学习,学生对故事的复述、表演等,都以同桌或小小组的形式进行;三是倡导了个性化学习,允许学

4、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表现课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作繁琐的分析,力求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协调者、合作者和激励者。6  教学目标:   1、情意目标: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懂得劝说别人应讲究方式方法。   2、认知目标:理解“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明白吴王打消攻打楚国念头的原因。   3、能力目标:有感情朗读课文,会创造性地复述课文,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表现课文内容、表达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

5、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既是文章的重点,也是文章的难点。课题研究点:教材、整合(拓展)、名著阅读、汉语知识、综合性学习、作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1、我们继续学习《螳螂捕蝉》。2、回忆我们学习古文的方法。(读、查、想、背)3、请一位同学来朗读课文,读通顺,读对音。二、看书下注释,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同学之间互相说说。1、小组交流。2、三个同学按“起因、经过、结果”讲讲故事,小组同学补充。3、提出不懂的问题。三、师生互动探究,明理悟道。1、全班朗读课文,找出议论的句子。(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患也

6、。)2、齐读该句,找出2对反义词。(板书:前利后患)3、联系全文,在文中找出“利、患”的具体内容。(分别用横线、曲线表示)(1)引导学生关注“饮露、欲取蝉、欲啄螳螂”三个短语—→请学生圈出动词—→启发学生去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特征来锤炼动词的(2)引导学生进一步去关注“高居悲鸣、委身曲附、延颈”三个短语—→再次请学生圈出动词—→启发学生去自由想象三者当时的神态及心理活动【设计意图:出示图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进三种小动物的内心,想象它们的内心活动,明白它们只顾眼前利益的做法,从而体会到这个故事所蕴含的道理。】(3)提示学生去思考此三者在面对

7、眼前利益时的共同点,从而感悟出人们在处事上容易犯6的错误。(4)引导学生再去关注“螳螂在其后也、黄雀在其傍也、弹丸在其下也”三句话—→请学生圈出方位名词—→共同探讨作者用这三个词的意图,再次感悟人们在处事上容易犯的错误。(5)吴王伐荆这个故事与螳螂捕蝉这个故事有什么关系呢?看看地图说说吧。(看地图)【设计意图:补充资料,帮助学生了解战国时期的形式,及吴王伐荆的危害,学生体会少孺子的良苦用心,自然是水到渠成了。】4、理解寓意(1)请学生交流“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讽刺哪一种人?(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防备后患的人)板书:瞻前顾后通盘谋划(2)请你说说年

8、轻人是个怎样的人。(聪明、爱自己的国家、懂得怎样与人交流)【设计意图:六年级的学生在评价人物时,应该是更全面,这个环节引导学生想象少孺子的想法、做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