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962676
大小:5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23
《《桃花源记与大道之行也》复习学案(说明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学习内容庆云初中九年级复习教学案《桃花源记与大道之行也》主备:审核:复习目标1掌握省略句及一词多义现象,积累文言字词。2体会两文所表达的作者情感,并比较异同。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注重归纳;讲练结合,培养能力。教学活动教(学)手记一、知识积累此类题可以点名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不准讨论和参考资料,不会的自己认真思考完成。做好集体修改,并重点讲解、归纳。注意红色的句子。:1、(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________(朝代)著名的诗人________,后人把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称为____________
2、____。请再举出学过的一篇课文,一首诗的题目。(2)《大道之行也》一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是儒家经典之一。“大道”是指________________,“大同”指。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选贤与能,讲信修睦鳏、鳏、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3、在括号内填入被省略的成分。并思考古人这样省略有什么好处?此人一一为( )具言所闻,( )皆叹惋。余人各复延( )至其家,( )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 )云:“( )不足为外人道
3、也。”4、积累成语:根据下列的提示,写出相应的成语,并用成语造句。a.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成语:_____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成语:_____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古今异义:思考一下其中有什么规律吗?(1)交通(古义________今________)(2)妻子(古义________今________)(3)绝境(古义___
4、_____今________)(4)不足(古义________今________)(5)无论(古义________今________)(6)鲜美(古义________今________)6、一词多义寻寻向所志()寻病终()乃乃大惊()乃不知有汉()志处处志之()寻向所志()为武陵人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天下为公7、加横线字与“皆叹惋”中的“皆”字异义的一项是()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C.具答之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二、翻译句子再次让学生回忆翻译方法,达到人人熟
5、悉,然后再板演做题、纠正,注意细节,逐步培养认真仔细的习惯,进而形成能力。:温馨提示——文言翻译八字法你还记得吗?请回忆一下,然后做题。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③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④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⑤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⑥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三、自主回顾由教师引导当堂完成,不会的老师讲解补充,力求抓住理解主旨,还要注意思路、方法的指导。讲解后要求学生们详细地表述在学案
6、上,以加深印象。:1、陶渊明生逢乱世,他为什么还要虚构一个“世外桃源”呢?由此你怎样看待陶渊明?2、如何理解渔人做了标志却“不复得路”和刘子冀“未果,寻病终”这样的情节?3、你觉得“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有哪些?拓展:“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点?请结合具体内容举例回答。四、实战演练:(我能轻松迎接中考限时完成,强化得分意识,强调认真审题,仔细分析,详细表述,认真书写等。有时间当堂讲评,学生红笔修改;没时间则做完收起,下节课讲评。注意讲清解题思路和方法。!)阅读下列文段,回答下列问题:【甲】林尽水源
7、,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孔子
8、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选自《礼记·檀弓下》)【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