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952087
大小:1.06 M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23
《1.5全等三角形的判定2.5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鲁迅外国语学校备课笔记八年级数学备课人余泠芳上课时间:2016年9月20日课题:1.5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基本事实: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3.会运用“SAS”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4.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基本事实: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Ø难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证明及分类讨论教学过程:备注一、旧知回顾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2、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边边”或“SSS”)(书
2、写格式复习强调)问:这是两种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那么还有什么方法呢?(引入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二、合作学习,引入新知1.画三角形让我们动手做一做:用量角器和刻度尺画△ABC,使AB=4Cm,BC=3Cm,∠ABC=60⁰。要求学生把图画在练习本上。2.合作交流,得出结论教师在巡视中,有五分之四以上学生画好后,要求学生将你画好的三角形和其它同学画的三角形,比较一下,它们能互相重合吗?使学生有判断。为了让学生有更直观的认识,教师展示事先做好的两个三角形纸片,让学生自己来叠合,教师点评引导叠合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再由全等形的概念知:两边及其夹角
3、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3.理解概念5指出:这个角一定要是两条边的夹角。如上图:在△ABC和△A′B′C′中:AB=A′B′(已知)∠ABC=∠A′B′C′(已知)BC=B′C′(已知)∴△ABC≌△A′B′C′(SAS)强调:角一定要是两边的夹角。问:如果不是夹角会如何?4、画三角形画△ABC,使AC=4cm,BC=3cm,∠CAB=30°,情况又怎样?动手画一画,你发现了什么?(出示学生作图,选择不同图形)结论:两边及其一边所对的角相等,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三、应用新知,体验成功1.例题讲解课本P29例3
4、分析:在△AOB和△COD中:已有哪些已知条件?你还能找到什么条件?∠AOB=∠COD,为什么?板书解题过程,并填写()的理由。2.讲解线段的中垂线概念29概念:垂直于一条线段,并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直线l⊥AB于点O,且AO=BO,直线l就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3、猜一猜在直线l上任意取一点C,猜测点C到点A、B的距离,你发现了什么?5(学生回答CA=CB)问:如何证明?4、证明中垂线性质例:如图,直线l线段AB于点O,且OA=OB.点C是l上任意一点,求证:CA=CB。分析;(1)CA,CB分别在哪两个三角形中
5、?(2)要使CA=CB,你会思考什么?(3)从已知中能得到什么条件?还缺什么条件?根据图形能否获得所缺的条件?(4)当点C与点O重合时,结论是否仍成立?(分类讨论)引出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如图,∵OA=OBCO⊥AB(已知)∴CO是线段AB的中垂线∴CA=CB(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四、学生练习,巩固知识1.已知:如图,AB=AC,点D,E分别在AC,AB上,且AD=AE.求证:BD=CE(课本P30)(中垂线性质的应用,学生板演,教师点评)53、如图(1),△ABC中,BC=10cm,AB的
6、中垂线交于BC于D,AC的中垂线交BC于E,则△ADE的周长是______.(转化思想)4、如图,把两根钢条AAˊ,BBˊ的中点连在一起,可以做成一个测量工件内槽宽的卡钳。只要测量出AˊBˊ的长就知道内槽AB的宽。请说明理由。(生活中的应用)5、如图,有一湖的湖岸在A,B之间呈一段圆弧状,A,B间的距离不能直接测得.你能用已学过的知识或方法设计测量方案,求出A,B间的距离吗?五、梳理知识,归纳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谈谈你的收获。1.我们已学习了三角形全等的两个判定方法:SSS、SAS。2.线段的中垂线概念及性质。3.对所学的知识,重在于灵活运
7、用。六、布置作业,巩固应用板书设计:5课后反思:用边角边证明全等,学生易理解会书写,但本节涉及到的关于中垂线的性质,学生不会运用,仍然在证明全等.5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