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1) 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

4.2(1) 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

ID:42897695

大小:19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22

上传者:U-2441
4.2(1) 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_第1页
4.2(1) 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_第2页
4.2(1) 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_第3页
4.2(1) 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_第4页
4.2(1) 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_第5页
资源描述:

《4.2(1) 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4.2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教学设计刘晗霁教材分析:《4.2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是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二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前一节多边形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特殊的多边形,同时还是平行线、全等三角形等知识的延续和深化,起了承上的作用;本节内容为下一章学习特殊平行四边形中矩形、菱形、正方形等知识做铺垫,还为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两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提供了新的方法和依据,有着启下的作用.除了在知识上的承上启下作用,平行四边形的图形及其性质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有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作用.教材又在学生学习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知识、将知识结合生活实际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动手实践、猜想、合作交流、验证、推理的过程,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地位,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建构的主动建构者;还体现了教师的指导地位,是知识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会用符号来表示平行四边形;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的性质;了解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数学思想与方法:经历观察、动手实践、猜想、合作交流、验证、推理的过程;经历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体现方法的多样性.数学问题解决:尝试应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的性质和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解决问题.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规律性;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养成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想法的好习惯.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学难点:在解决几何问题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两者往往是结合使用,学生不易分清两者区别而正确选择应用;尝试应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去解决问题时有时需要用到平移、旋转等图形变换思想,学生不易想到.教学过程:教活动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拿出准备好的伸缩衣架,让学生动手拉一拉问题1:同学们,留意观察这个伸缩衣架中是什么形状?问题2:请你们对平行四边形下定义回答1:平行四边形回答2: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境,引出新知,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渗透数学建模思想让学生回顾小学学习的平行四边形概念,在此基础上对概念进行进一步认识,将知识重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避免了机械记忆概念及其表示 介绍平行四边形的定义记法、读法及其相关概念(对边、对角、对角线)问题3:通过拉伸衣架,拉伸后衣架中还是平行四边形吗?问题4:为什么这个伸缩衣架要采用平行四边形结构?能用三角形吗?通过本节课,同学们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今天我们来共同研究《4.2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回答3:还是平行四边形回答4:……通过伸缩衣架为什么要采用平行四边形结构这个问题,让学生遇“难”,同时进一步感受到平行四边形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感到将要学的知识有用,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揭示主题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活动1:同桌合作,将准备好的两个全等三角形进行拼凑,使之成为成平行四边形,并思考有几种拼法ABDC能证明投影上的四边形就是平行四边形吗?选一个图形进行口头证明活动2:观察者三个平行四边形,猜想它们对边与对角的关系活动3:同桌合作用你手上的刻度尺和量角器,测一测量一量平行四边形对边和对角的关系活动4:证明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相等(提示用数学方法来证明需要画图,已知,求证的过程)(将三种拼法呈现在投影上)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证得两边平行,再证得一对边平行,即为平行四边形,依据平行四边形的定义猜测: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也相等量得: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也相等ABDC已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求证:∠A=∠D,活动1让学生在拼图活动中可以获得丰富的感知,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变化.先拼再证明可以加深学生对平行四边形概念本质的理解.活动2与活动3动手实践,通过观察和直观操作让学生先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获得感性认识,有助于对性质定理的理解.活动4通过推理证明说明猜想测量得出的结论的正确性. 三、例题教学,巩固新知例1已知:如图,E、F分别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边AD、BC上的点,且AF//CE求证:DE=BF,∠BAF=∠DCE问题1:综合法思考,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可推出什么?依据是什么?问题2:已证AD=BC,分析法要证明DE=BF,我们还要证明什么?问题3:如何证明AE=CF?(依据)整理刚才问题及回答,写出证明过程;说说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和性质的区别和联系还有没内有其他方法?练一练:书本P82课内练习,P83作业题A组2、3四、结合实际,应用新知回到本节课开头,现在请同学们再来说说伸缩衣架之所以采用平行四边形结构,而不是三角形结构的原因我们认识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它和三角形的稳定性一样都有实用价值,请同学们举一些平行四边形不稳定性应用的实际例子五、回顾新知,自我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这节课令你影响最深刻的是?∠C=∠B,AB=CD,AC=BD证明:BFCDEAAD//BC平行四边形的定义AD=BC平行四边形的性质AE=CFAF//CE,AD//BC可推得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应用三角形全等的知识也可以证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可以拉伸,不适合作伸缩衣架,而平行四边形不管如何拉伸形状虽然改变,但对边都相等,其具有的不稳定性适合做伸缩衣架随时可变的结构学校门口的伸缩门,卡车之间的连接拉杆……1、平行四边形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会从学生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最容易想到的全等三角形知识出发,引导学生把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对角相等问题转化为全等三角形问题,从而将四边形问题转化为熟悉的三角形问题.充分体现了由未知转化为已知,由繁化简的数学思想.活动1-4是从实践到发现再到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发散思维能力例1是对平行四边形性质的运用,规范解题过程,培养说理的条理性.对所学知识进行整合,让学生会综合分析法与综合法两种方法来解决问题例1其他方法的引入让学生有一题多解的意识,会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类比三角形的稳定性,让学生自己通过一节课的学习所获得的对平行四边形的知识来解释课本开头的问题,与课程开头遥相呼应,体验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通过这节课,你还有些什么疑惑?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3、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让不同学生发言表述所学内容、相互补充的过程也是加深印象、掌握知识的过程,不仅培养学生归纳能力,表达能力并且还能养成及时反思的好习惯板书设计4.2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1、平行四边形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BFCDEAABDC3、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已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已知:如图,E、F分别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边AD、BC上的点,且AF//CE求证:∠A=∠D,∠C=∠B,求证:DE=BF,∠BAF=∠DCEAB=CD,AC=BD证明:证明:教学反思:设计完这节课,我找另外的时间重新研读了一下教材和教参,发现在挖掘重点、深入难点处处理得不好,但也想不出良好的解决方案,有幸在两位师傅的提点下获得了启发,有了处理问题的切入点和新思路;同时在师傅们的指点下对教学设计的其他方面也有了新的理解。现将一些心得体会罗列如下:1、在教学设计中教材分析不仅需要写出本节课的出处,更要点名本节课知识的上位知识是什么,下位知识是什么,本节课知识在两者间的起了什么作用,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在写的过程中尽量向数学问题的解决,数学思想的体现靠拢,如果有教育理论支持,也要在教材分析中有所体现。这就需要平时空闲时多研读教材教材,多看理论方面的书籍,不要书到用时方恨少少,只有读过了、理解了才能在正真用时直接拿来就用。2、在教学目标的设计方面先前我都是直接按顺序罗列下来,师傅指出我们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从以下四方面出发设计目标: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数学问题解决、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我思考了从这四方面来写教学目标与我先前直接罗列写相比较优势在什么地方,发现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都要以数学思想作为指导,运用—定的方法来学习,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经历体验的过程,对容易的知识与难学的知识的掌握与否直接导致问题是否解决,这样就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和态度,久而久之形成自己对待数学的价值观,这一系列相辅相成的过程恰好是可概括为从四个方面。这样设计教学目标正好清晰的让设计者明白每一阶段应该做些什么,做到心中有数,目标明确了才能更好的设计课程。3、在教学重难点设计上我的问题是对重点大篇幅描写,笔墨虽重,却不够细致;难点一带而过,没弄清难究竟难在哪里,自然设计中没能法体现。在师傅指点下发现的教学重难点体现方法是不同的,重点需要学生亲身去经历、去体会,由亲身经历体会而获得的知识才令人印象深刻,理解 知识点、掌握技巧才会透彻;难点需要教师挖掘,要站在学生角度上思考面对的问题,本节课中例1的解决是难点,难在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判定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应用上辨析、选用困难;难在用综合法、分析法分析问题上。因此找出难点,针对难点,根据学生思维设计问题才是克服难点的方法。4、在教学过程设计中,我发现师傅们指导设计的环节都很有目的性,因此在今后设计中多问自己几个问题:为什么要设计这个环节(设计的目的是什么)?怎么设计这个环节?设计这个环节后会有什么样的效果?5、在应用方面,还是要让学生多说,原先设计的环节中,几乎没有学生自由发挥的地方,每个问题答案都在预设里,这样虽然时间可控了,但无疑对学生思维有着限制,不利于学生今后发展。不要担心学生的答案在自己的预期外,也不要担心一下子回答不上来,教师的教育机智是在锻炼中提升的,给学生自由发挥的机会也是在给自己锻炼提升的机会。6、学生将心中所知用语言或者文字表达出来,这个信息转换的过程是很多学生欠缺的,因此常出现知识点都懂,就是写不出或者说不清楚。师傅指出要通过习题体现说理过程,习题上说不清理,可能是这几个方面中一个或者几个方面出现了问题:1以前学习得知识遗忘或者错记;2每一个知识点都知道,但是一旦整合起来容易出现混乱;3教学过程中没有做好示范作用,学生因此没有模仿对象,自然不会书写表达。如果说前两者是学生自身原因,需要自己通过努力去克服,那么最后一方面就是老师在课堂上应当做好的地方,这也从另一方面体现了课前教学设计的重要性,设计需规范、全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