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870319
大小:3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22
《浅谈“洗耳”典故在宋代诗歌中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洗耳”典故在宋代诗歌中的运用[摘要]“许由洗耳”的典故成了超凡脱俗的高士品徳的代名词,成为中国文化典籍中不可或缺的艺术形象Z-O宋代文人对洗耳典故显得情有独钟,在宋代诗词中进“洗耳”一词出现的次数之多,频率之高,范围之广,令人称奇。宋代诗歌中对“洗耳”这一典故的运用的典型运用,借以抒发思古之幽,表达对崇高精神境界的追求和对肮脏世俗的厌倦之情,体现出宋代诗人対隐逸文化的向往之意。[关键词]宋诗洗耳隐逸一、“洗耳”典故渊源今天河南汝州冇一条洗耳河,在西城门外洗耳河桥头,原来还有一块“许由洗耳处”石碑,可惜今已毁弃,唯有高人许由的故事世代相传。《通典》记载:“洗耳河
2、源出箕山,在汝州城北五十里。许山避尧Z让,隐于箕山,洗耳于此,故名。”晋皇甫谧著《高士传》亦有记载:“许由隐于沛泽之中,尧以天下让之,乃而遁于中岳,颍水之阳,箕山之下。又召为九州长,由不欲闻,洗耳于水滨。”人们为纪念许由,在汝州西关南建有许由庙。许由以自己淡泊名利的崇高节操赢得了后世的尊敬,从而被奉为隐士的鼻祖。“许山洗耳”的典故也就成了超凡脱俗的高士品徳的代名词。二、“洗耳”典故在宋代诗词中的应用许由以自己淡泊名利的崇高节操被奉为隐士的鼻祖。许由在历代人心目中的高大形象和深远影响,是没有可替代的。因此,许由一向被誉为“高义之士”、“高士鼻祖”,辉映千秋,彪秉青史。
3、许由洗耳的典故成为中国文化典籍屮不可或缺的艺术形象之一。许由拒受尧禅、避而不仕,躬耕自食,怡然自乐的高洁形象,始终屹立于高士之林,为世人仰慕,至今不衰。典故入诗是宋诗的一大特点。用典Z所以为宋代诗人所重,主要是基于用较少篇幅表现较多内容,取得以少胜多的效果;也在于它有含蓄的特点,在特定情况下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因此用典是为了表达复杂深厚或不便明言或无法言明的感情。要达到“用在句中,令人不觉,如禅家所谓撮盐水中,饮水方知咸味”(王骥徳《曲律》)的境界。诗中用典,不愧为使诗句言少意多、言简意深的重要法门。而在宋代诗歌中对“洗耳”这一典故的运用就显得非常典型。在这些诗歌中作
4、者往往直接把典故的人物、故事写入,借以抒发思古之幽,表达对崇高精神境界的追求和对肮脏世俗的厌倦之情,体现出对隐逸文化的向往。(-)同一诗人不同作品中多次使用在宋代诗歌中,同一个诗人在不同的诗篇中多次出现“洗耳”这一典故,在笔者已掌握的资料中,以下几位诗人就是突出代表:黄庭坚就有7首,分别是:谁能续风鸣,洗耳听两甥。《晚泊长沙示秦处度范元实用寄明略和父韵五首》君闻此,当洗耳。《戏答宣叔颂》牵牛避洗耳,卧著桂枝阴。《荆州即事约名诗八首》暑风披襟著菌茗,枚月洗耳听潺汲。《次韵叔父台源歌》。解衣庐君峰,洗耳瀑布源。《过致政屯出刘公隐庐》风鸣姻皇五十弦,洗耳不须菩萨泉。《武昌
5、松风阁》未能洗耳箕山去,且复吹笙洛浦游。《予既不得叶遂过洛滨醉游累日》苏轼共有6首,分列如下:方将华省起弹冠,忽忆钓台归洗耳。《送江公著知吉州》满瓶虽可致,洗耳叹无由。《壬寅二月有诏令郡吏分往属县减决囚禁十三日》美哉洋洋乎,可以疗饥并洗耳。《答王巩》幸可饮我牛,不须违洗耳。《江月五首》南北檐楹照绿波,濯缨洗耳不须多《题铜陵陈公园双池诗》贤哉仲氏早拂衣,占断此山长洗耳《至秀州赠钱端公安道并寄其弟惠山山人》陆游有4首,分别是:一闻俗人言,三H归洗耳《送子龙赴吉州掾》褰裳危磴穷犖确,洗耳古涧听淙潺。《游圜觉乾明祥符三院至暮》洗耳高人耻见尧,看渠应不受弓招。《秋晚杂兴》漫将
6、周易著床头,本不洗心那洗耳?《寄题周丞相平园》梅尧臣也有3首:宋但无箕颍人,曾不吝洗耳。《和端式上人十咏其一幽谷泉》宋何当归去來,临流重洗耳。《两口苦风思江南》当时彼何高,独能讥洗耳《颍水费公渡观饮牛人》(二)其他诗人的“洗耳”诗句为更好地把握“洗耳”典故在诗歌中应用的广泛性,现将英他其他诗人的部分“洗耳”诗句分列如下:一尧禅臣后,洗耳急归休。《杂咏一百首?许由》刘克庄许山为计未为深,洗耳如何不动《污亭》邵雍洗耳不留尘世事,松阴高居伴神仙。《云湖山》任安见说许由曾洗耳,可怜巢父更鞭牛。《颂古一百首》释智愚时来不洗耳,两眼为君青《松风亭四首》曾几栖身碧山中,洗耳清涧滨
7、《杂吟其三》王冕不见洗耳人,悲风吹独立《晚步颍上和曼叔》韩维洗耳厌闻夸势利,濯缨羞去傍尘埃。《阅武堂下新渠》曾巩三、宋代诗歌中“洗耳”典故集中出现的原因宋代文人是屮国历史上文化修养最深厚的一代文化人,他们对前代文化遗产具有非常优良的接受和选择能力。他们对于儒家的道徳提升和文化自足、道家的相对思维和精神净化、禅宗的轻外物、重自我、泯灭欲求和瞬间顿悟,釆取兼容并用的开放态度,从而形成了以随缘自足为核心的适应哲学。而“洗耳”典故的集中入诗是具内蕴外化的表征。分析其主要原因如下:(一)政治因素。宋代实行的是“与士大夫治天下”的文官政治,文人以自己的才学得到了广泛重用。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