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821068
大小:15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23
《《18.2.2菱形》第2课时 菱形的判定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8.2.2菱形》第2课时菱形的判定教学设计授课教师:南平市延平区王台中学薛文龙教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第二节《菱形》的第二课时一、教材分析在本章的学习中,教材已研究了平行四边形性质和判定、矩形性质和判定、菱形的定义和性质,学生已初步了解并掌握了特殊四边形的一些判定方法。本节知识,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延续和拓展,也为下一节学习梯形和其他平面图形作必要的知识储备。本节课,将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促进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和审美意识的发展,进一步渗透了“转化、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二、学情分
2、析学生在此前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矩形的性质和判定、菱形的定义和性质,掌握了菱形性质的简单应用,学生在此基础上探究菱形的判定方法。由于八年级的学生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丰富,正在向抽象思维转型,所以本节课本节课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利用菱形的判定方法解决问题,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向理性思维发展,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型。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利用菱形的定义探究菱形其它判定方法,掌握菱形的三种判定方法.2、过程与方法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讨论交流、归纳总结出菱形的判定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推理的意识,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
3、演绎能力.3、情感态度在探究菱形判定方法的活动中感受身边的数学,以及合作学习的成功,培养主动探求、勇于实践的精神,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四、教学重点:菱形判定方法的探究.五、教学难点:菱形判定方法的探究及灵活运用.六、教具准备:可转动的十字架、一根橡皮筋、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设计:活动1、温故求新,激发兴趣1、复习(1)菱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2)菱形的性质1菱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四条边都相等;性质2菱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邻角互补;性质3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2、导入:要判定一个四
4、边形是菱形,除根据定义判定外,还有其它的判定方法吗?下面我们从边、角、对角线三个方面来探究菱形的判定方法。活动2、探究与归纳菱形的第二个判定方法【操作探究】多媒体演示动画过程:4根相等的小木棒首尾顺次相接得到一个四边形ABCD,猜想:这个四边形是菱形吗?分析:学生观察思考后,展开讨论,指出该四边形四条边相等,即有两组对边相等,它首先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又有一组邻边相等,根据菱形定义即可判定该四边形是菱形。得出从一般的四边形直接判定菱形的方法: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学生进行几何论证,教师规范学生的证明过程。【归纳定理】从一般的四边形直接判定菱形的方法(判定方法2)
5、: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活动3、探究与归纳菱形的第三个判定方法师问:想一想,可以从四边形的角的特征来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吗?生:不行,因为菱形角的性质特点和普通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特点一样。没有与众不同的特征。师:下面我们从对角线来探究,看能不能判定四边形是菱形?【问题牵引】用一长一短两根细木条,在它们的中点处固定一个小钉子,做成一个可转动的十字架,四周围上一根橡皮筋,做成一个四边形。师问:任意转动木条,这个四边形总有什么特征?你能证明你发现的结论吗?(平行四边形左图)继续转动木条,观察当对角线互相垂直时皮筋围成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吗?你能证明你的猜想吗?学生猜想:
6、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教师提问:这个命题的前提是什么?结论是什么?学生用几何语言表示命题如下:已知:在□ABCD中,对角线AC⊥BD,求证:□ABCD是菱形。分析:我们可根据菱形的定义来证明这个平行四边形是菱形,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到BO=DO,由∠AOB=∠AOD=90º及AO=AO,得ΔAOB≌ΔAOD,可得到AB=AD(或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得到AB=AD),最后证得□ABCD是菱形。【归纳定理】通过探究和进一步证明可以归纳得到菱形的第三个判定方法(判定方法3)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提示:此方法包括两个条件——(1)是一个平
7、行四边形;(2)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设计意图:(1)通过制作木条,让学生初步认识图形,并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得出图形总是平行四边形。既为菱形的第二种判定方法的探究作好了知识上的铺垫,又巩固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2)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带着问题,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感受动手实验的乐趣,培养猜想的意识,感受直观操作得出猜想的便捷性,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猜想等合情推理能力。(3)通过猜想和论证,进一步突出图形性质的探索过程,直观操作和逻辑推理有机结合,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
8、逻辑推理的必要性,进一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