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ID:42713977

大小:1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20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_第1页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_第2页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_第3页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_第4页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日常生活中有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合作——探究的教学过程,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体验转化的思想。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推理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唯物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灵活利用公式求圆锥的体积。 教学难点: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圆锥体容器组织

2、学生谈一谈通过前几课的学习,你对圆锥有哪些了解?然后想一想关于圆锥你还有哪些问题?    22、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指名学生回答,并板书公式:“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二、经历体验,探究新知    (一)渗透转化,帮助猜想   1、教学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师:请大家回亿一下,我们是怎样得到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指名学生叙述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使学生明确求圆柱的体积是通过切拼成长方体来求得的。师:那么圆锥的体积该怎样求呢?能不能也通过已学过的图形来求呢?先让学生讨论一下用什么方法求,然后指出: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到计算圆锥体积

3、的公式。教师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一个,“大家看,这个圆锥和圆柱有什么共同的地方?”然后通过演示后,指出:“这个圆锥和圆柱是等底等高的,下面我们通过实验,看看它们之间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二)小组合作,实验验证。    1、教师发给每组学生一个准备好的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沙了,组织学生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进行实验。实验前小组成员进行组内分工,有的进行操作,有的记录……实验中教师要及时巡视指导并参与到小组实验中去及时了解学生实验的进展情况。并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实验。    2、实验后组内成员进行交流。交流的过程中,要引导学

4、生注重倾听别人的想法,并说出自己不同的见解。    3、首先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其它小组可以补充。接着,教师课件边演示边叙述:现在圆锥和圆柱里都是空的。请大家注意观察,看看能够倒几次正好把圆柱装满?问:把圆柱装满一共倒了几次?生:3次。师:这说明了什么?生:这说明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多找几名同学说。板书:圆锥的体积=1/3×圆柱体积师:圆柱的体积等于什么?生:等于“底面积×高”。师:那么,圆锥的体积可以怎样表示呢?引导学生想到可以用“底面积×高”来替换“圆柱的体积”,于是可以得到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板书:圆锥的体积=1/3×

5、底面积×高师:用字母应该怎样表示?然后板书字母公式:V=1/3SH师:在这个公式里你觉得哪里最应该注意?在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的小麦堆,测得底面半径是2米,高是1.5米。小麦堆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三、巩固新知,拓展应用。四、课后总结,感情升华。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还有什么问题吗?五、作业。课本练习        教学反思:    1、钻研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把握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有目的地对教材内容进行改编和加工。如学生削铅笔这一活动的设计,学生从“削

6、”的过程中体验到圆柱与圆锥的联系;再如动手实验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理解掌握新知。创造性地融入一些生活素材,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又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新课伊始,便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求圆锥的体积,此时学生便想办法将圆锥体的容器装满水后倒入圆柱或长(正)方体的容器中,从而求出圆锥的体积。这一过程潜移默化地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再如:让学生将圆柱体的铅笔削成圆锥体的这一活动,也同样渗透了转化的思想方法。    3、猜想-----验

7、证、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本节课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借助削铅笔这一学生熟知的活动帮助学生猜想圆锥的体积可能会与谁有关,再进一步猜想又会有怎样的关系。紧接着让学生在具体的实验操作中去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从而得出结论。整个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在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教师留出了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讨论、探索、争辩和交流。真正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