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464545
大小:2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15
《体制转型过程中的城市更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体制转型过程中的城市更新屮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引言所谓转型,是指事物的结构形态、运转模型和人们观念的根本性转变的过程。不同转型主体的状态及其与客观环境的适应程度,决定了转型内容和方向的多样性。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最重要的发展中国家,也是正经历着巨大体制转型的社会主义国家。目前中国已基本完成国家控制产权的社会主义集中计划经济向自由市场经济的转变。中国的经济、社会与政治格局以及总体运作秩序都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而作为空间载体的城市也处于剧烈的转型、重组之中。城市按照客观规律周而复始的经历膨胀、应急、控制和调整四个阶段的过程,城市更新存在于各个阶段,而城中村
2、改造的进行则是中国城市空间更新改造过程中所必须完成的一个步骤。城中村形成的动力机制屮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屮国城市发展报告2012》屮指出:截止到年底,中国城镇人口已经接近7亿,城市化率首次突破50%,城镇人口也超过农村人口,这表明中国已经结朿以乡村型社会为主题的时代,开始进入城市型社会为主题的新时代。而“城中村”作为我国城市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支撑中国式城市化进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它是城乡二元体制背景下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产物,但它的产生也同政府规制政策、社会供给需求等方面息息相关。政府土地政策失当促使城屮村的形成和发展城中村因城市的外拓和包围而形成,因此人部分的城中
3、村具有较明显的区位优势,但由于一级土地市场的垄断特征和城中村自身存在空间结构和品质上的劣势,使城中村孤立于周边的城市用地而存在。与城市内国有土地可以通过市场化手段进行价值评估和获取使用权出让收益相比,城中村的集体土地明显处于不对等的地位:它们的价值评估明显有违市场实际价值。随着两者地价差异的日渐扩大,城中村存在巨大的开发经济利益,这使得政府以“公共利益”为名义,以依法对村民集体土地实施征收,与开发商一起获取其间超额利润作为更新改造手法。对于村民而言,保全自身利益甚至利益最大化延展的方式就是利用宅基地政策,建造摩肩擦踵的堆砌物,以获取大量的租金收益,甚至通过非法土地出让的
4、方式实现土地利益的最大化。流动人口、低收入人口的大量存在诱发对城中村空间的需求近20年來,亿万农民工进城务工已经有力的推进了城市化的进程,但由于城乡二元体制没有改变,绝大多数进入城市的农民工还处于半城市化的状态,他们虽然已经作为产业工人工作、生活在城市,但很难成为真正的居民。在面临这种由快速城市化带来的人口机械增长过快时,儿乎没有一个城市能够提供足够的廉价住房来满足这样大量的基本生存需求,政府事实上没有能力在短时间内承担这种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然而城中村作为特殊的城市居住功能形式,却以“违章”和“违法”的方式,一方面暂时缓解了流动人员及低收入人口的过渡性居住问题,但另一
5、方面也侵犯了城市社会的公共权益和法规底线。由于城市政府住房供给政策的缺位,造成了大量的外来人口及低收入人口对城屮村非正规聚居空间的巨大需求,城中村在一定程度上承担起了木应由政府承建的城市廉租屋的空间与社会职能。在政府还没有大规模的推出廉租屋的条件下,如果没有城中村低成本廉租屋的及时供给,流动人口的居住极易演变为一大严峻的社会问题。非正规经济的大量繁育催化城屮村特殊就业环境的滋生城中村经济作为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体,包含至少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以土地和物业出租为主要特征的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家庭经济,另一种则是大量流动、外來务工人员所从事的低层次、小微企业的经营活动。而这两种非正
6、规经济大量繁育的结果就是催生了城中村经济产业的形成。据估计,1996年屮国城镇非正规就业人员约为6062Jj人,占总就业人数比重约为28.5%;2000年非正规就业人员达9690万人,占总就业人数的45.5%。非正规就业对于吸纳就业人口、解决我国巨量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而城中村作为进入城市的跳板和缓冲空间,止是许多外来人口实现最初就业,并积累起足够在城市中生活与生存下去资本并最终融入城市的起始地。城乡二元分割致使村民及弱势群体寻求生存的保护伞城乡的二元户籍政策所造成的城乡居民Z间的身份壁垒及城中村在空间结构与品质上存在的脏乱差等现象,使城中村村民及居
7、住者在外界社会群体眼中处于备受轻视的社会角色,整体上处于被社会排斥和边缘化的社会境地。但对城中村村民而言,以血缘为基础的人际关系网络是城中村群体关系的根本,具有浓厚机制性的保护色彩,而集体财富的共同使用、分配与增值也不断强化着村民对村落共同利益的依赖性;而对外来弱势群体而言,城中村较为优越的区域位置与其木身非正规经济的存在正好成为其依托的场所,使其利用各种机会顽强的拓展和创造属于口己的生存空间。但也正由于城中村的这种自我保护的特性造就了其排外意识、狭隘自我保护、自我封闭的特点,成为村民融入城市社会氛围及生活的桎梏。转型期屮国城市更新背景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