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精品】-中国软科学---作者:宋联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情景下离职意向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宋联可,杨东涛,魏江茹摘要:口愿离职对组织有多方面负面影响,企业界和学术界都给了了极大关注。离职意向是离职行为的直接前因变量,研究离职意向的影响因素对预测和控制离职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开放式问题收集数据,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分析443份问卷,整理、归纳出13个屮国情景下的离职意向影响因素。并分析这些影响因素的特殊性、差异性和预测性,为中国的离职研究和离职管理提供参考。关键词:离职意向、实证研究、中国情景中国情景下离职意向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一、引言离职是指从组织中获取物质收益的个体终止其组织成员关系的过程(Mobley,
2、1982)0Price(1977)将离职分为自愿离职和非自愿离职,自愿离职又被分为对企业有利的良性离职和对企业不利的非良性离职。最频繁的离职是口愿离职,而绝大多数自愿离职都会带来人力资本损失、降低士气、影响企业战略等不良后果。因此,如何预测和控制自愿离职是企业急需解决的难题,研究领域对此也给予了较多关注。本文研究的离职是自愿离职。经济学家早在20世纪初开始研究雇员离职,主要分析工资、失业率等宏观因素对离职的影响。工业心理学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雇员离职,离职从此逐步发展成组织行为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环境学派主张从组织角度考察离职,个性学派则主张
3、从个体角度考察,近年來一些学者开始强调组织与个体特征交互作用的影响。虽然视角不同,但大多数学者的研究重点是构建离职模型。谢晋宇(1999)和张勉等(2001;2003)分别评述了上世纪80年代前和上世纪80年代后的国外一些有代表性的离职动因模型,并且张勉等人(2003)通过评析Price及其同事、Lee和Mitchell>Griffeth和Hon三组权威学者的近期研究分析当前研究动态。Price(2001)认为离职研究的发展方向是为员工离职意向寻找新的解释变量,特别是探索各种解释因素对员工离职意向的交互影响。国内学者大多也是从离职动因入手研究离职问题(
4、梁巧转等,2003),大多数研究采用国外研究模型、离职意向影响因素和成熟量表,虽然可以推进离职研究,但很可能因此忽视某些中国特有的因素和问题。用开放式问题收集信息,可以反映最切实的屮国情景下的离职意向影响因素。但因整理开放式问题的答案非常困难,国内这方面的研究极少。本研究将采用开放式问题收集信息,在此基础上研究我国的离职意向影响因素。二、理论背景和假设Mobley等人(1979)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离职意向是其它许多与雇员离职相关因素的一个总结性因素,离职意向与雇员离职显著相关。Mobley等人(1982)指出离职意向是离职行为的直接前因变量,从而正式确立
5、了离职意向在离职研究屮的学术地位。离职意向是指组织己经失去对员工的吸引力,雇员产生离开组织的态度和想法。对离职动因的研究,出现从研究离职行为转向研究离职意向的趋势。一些学者用综合模型研究离职影响因素(LeeandMitchell,1994;Price,1996,2001),更多的学者则是关注部分影响因素。分析国内外研究,可将影响离职意向的因素分为外部环境因素、组织因素、与工作相关的个人因素、与工作无关的个人因素四大类。回顾国外文献,影响离职意向的主要因素有:外部环境因素,包括工作机会(Bluedorn,1982;Mulleller,1994)、非正式组
6、织的存在(FriedmanandHoltom,2002)>失业率(BlauandKahn,1981)等;组织因素,包括薪酬(Krau,1981;CottonandTuttle,1986;WeilandKimbalh1995;WaiandRobinson,1998)、组织伦理氛围(SimsandKroech,1994;Vardi,2001)、组织公平(Berg,1991;DaileyandKirk,1992;RandallandMueller,1995)、组织变革(BaronandHannan,2001;Probst,2003)、人力资源管理创新(Bre
7、ntandDavid,1996)等;与工作相关的个人因素,包括工作满意度(PriceandMueller,1986)x组织承诺(StevenetaL,1978;Mowdayetal.,1982)、组织融入度(Porteretal.,1974)、个人与组织价值观的匹配度(CableandJudge,1996;Iverson,1999)、雇主的信任和支持(PriceandMueller;1986)、员工对上级的满意感(AquinoandGriffeth,1989)n组织政治知觉(Femsetal.,1989;Anderson,1994;Kacmaretal
8、.,1999;ValleandPerrewe,2000)等;与工作无关的个人因素,包括人口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