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172871
大小:3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09
《【小论文作业】科研腐败与论文造假原因分析与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科研腐败与论文造假原因分析与对策摘要:本文对科研中的造假现象产牛的原因、造假的方式、以及如何防范造假做了论述。关键词:科研腐败;论文造假;原因;对策贺海波论文造假事发于去年的1()月份,因为此次事件,高校学术不端和学风失范问题在最近一段时间成为社会关注重点。2009年3月15R,浙大公开对“贺海波论文造假事件”进行了处理:贺海波因8篇论文存在剽窃、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被开除教师队伍;贺海波所在的中药药理研究室主任吴理茂被解聘;院士李连达不再续聘。目前,学术造假、学风不正、粗制滥造,抄袭剽窃的现彖,在一些高校、科研院所不同程度地
2、存在,社会影响非常恶劣。针对此事,教育部负责人表示,要像体育界反对兴奋剂一样,不护短、不姑息、不手软。打击学术造假,当务之急。贺海波事件是学术界论文造假案例之一,这种事件在许多高校、科研单位都不同程度的存在。2002年1月10日,《社会科学报》第7版刊登了王晓生的《北大博导剽窃,叫人如何不失望》一文,文中所指的剽窃者是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年轻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王铭铭。王晓生指岀在王铭铭的近作《想象的异邦》中除了有个别文字的修改或者语气的改变外,第二编几乎与美国人类学家哈维兰的《当代人类学》笫四、第五、第六部分完全相同,甚至连结构、
3、段落顺序都没有改变,两本书竟然有10万字的内容一模一样。并且该书在序言和参考文献部分竞没有一次提到美国作者哈维兰。像贺海波、王铭铭等人,作为年轻学者,获得过一系列他人难以企及的学术声槊和社会荣誉,为什么还会出现这种剽窃事件呢?应该怎样杜绝这个问题呢?一论文造假的方式(-)抄袭和剽窃。贺海波发表在国外SCI期刊上的论文冇相当一部分是抄袭和剽窃其博士牛导师戴德哉实验室的资料,并在试验资料基础上拼凑伪造的。东南大学I■専士研究生李仕峰发表的论文中,有6篇存在抄袭问题。因其中多篇论文为李仕峰擅t冒用其导师(该校校长)Z名联署发表,因此
4、事件曝光后在学界引起轩然大波。另一种情况是抄袭别人尚未公开发表的成杲,如华东理工大学某博士研究生,曾是全国最年轻的博导之一,然而据调查,他的博士论文是将外国科学家送他阅读的尚未公开发表的论文攫为己有,拼凑而成。该事件案发后还牵出了其导师的学术道德问题和经济违法行为,该导师后被除去院士z名。(-)凭空捏造、杜撰。此类造假者或将别人的成果和论著说成是自己的,或捏造、伪造实验数据。武汉大学经济学院某教师,谎称写了一木专著《发展经济学的新发展》,并到商务卬书馆骗取出版证明,乂在各报社骗发了6篇书评,用这些材料评上了教授和博导。一些高校
5、老师述“盗用书号”,跟印刷厂串通一气,将口己的“学术成果”卬刷出来,卬上已被别人使用过的书号。这些“专著”印数很少,更不会拿到书店里去卖,平时也不作为学术成果示人,只在评职称或评奖吋才递交给学术委员会或评委,学术委员会或评委们因精力所限,也无从审查这些“著作”的真伪。(三)署名屮的腐败。一方而,有的青年学者为了论著能够发表岀版,擅自署上级领导、导师或知名科学家的名字;另一方面,有的高校领导、导师通过提供出版经费、批准研究经费或施舍其他实惠等手段,在他人论著、成果上署名。贺海波曾经表示在李连达院士不知情的情况下擅自署其姓名,究其
6、原因也是利用知名专家的名声为论文的顺利发表打下基础。原上海大学法学院某院长竞将某讲师的7篇论文强行拿去冠上t己的名字发表,还将另一位老师的论文一字不差地搬进口己的著作,而在事后。该老师只能违心地说“我愿意”,是“资源共享”。学术浮夸风席卷之下,一些学人难以自持,自甘犬造学术垃圾。南京某岀版社一位资深编辑透露,曾有一位高校教师自费出版学术专著上千册(即出版社要求达到的最低印数),然而专著印毕,该君仅登门索取6本,问其何故?答曰我只要6本交给学术委员会评职称就够了,英余的你们想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吧。”二科研造假的原因分析(-)高校
7、论文是功利性的产物当両,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在科技体制改革取得重大成杲的同时,学术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急功近利现象。科研人员急功近利思想的产生,和科研部门的引导有一定的关系,每年发多少篇论文,论文发表在什么刊物上,都和他们的晋级挂钩的,论文与票子、房子、位子等口身利益挂钩,这些硕性考核指标导致科研人员坐不得“冷板凳”。但是冇的研究领域专业是需要沉淀才能出成果的,这些耍求又大都是各单位口行制定的一些土政策。结杲只能是有些很有专业糟神的科研人员因为论文数量上不去,始终提不成教授,许多人就只好去搞邪门歪道,去剽窃造假,还有一些人在合作
8、中将别人的成果据为己有。贺海波在浙大读博后期间,一直期望自己毕业后能够留在浙大工作,浙大也明文规定了留校对论文的要求,贺海波急功近利,走所谓的捷径,结果可想而知。(-)研究生竞争压力增大我国已将培养大量高素质人才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方针,研究生尤其是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在不断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