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子罕第九(91)详解及学习体会

论语子罕第九(91)详解及学习体会

ID:42046489

大小:6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06

论语子罕第九(91)详解及学习体会_第1页
论语子罕第九(91)详解及学习体会_第2页
论语子罕第九(91)详解及学习体会_第3页
论语子罕第九(91)详解及学习体会_第4页
论语子罕第九(91)详解及学习体会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语子罕第九(91)详解及学习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语子罕第九(9.1)详解及心得体会“利”、“命J“仁”之讨论-《子罕篇第一章》卷九・子罕第九【木篇引语】木篇共包括31章。本篇涉及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孔子弟子对其师的议论;此外,还记述了孔子的某些活动。【原文】9Q1子罕言利与命与仁。一、注解之争《论语•子罕》篇首章“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历來注解争议较多。朱熹《论语集注》子罕言利与命与仁。〔罕,少也。程子FI:“计利则害义,命之理微,仁之道大,皆夫子所罕言也。”)张居正评《论语》——了罕第九(1)译文孔子很少谈到功利、命运和仁德。罕是少。利是人情Z所欲。命是气运Z流行,

2、如死生祸福Z类,幽远而难必仁是心Z徳。门人记说:夫了平口教人,虽言无不尽,然亦冇所少言者,则有三件:利与命与仁是已。盖利与义相反,学者而谋利则廉耻之道乖;有国家者而好利则争夺之祸起,具端其微,其害其大。故夫子罕言之,欲人知所戒也。天命靡常,其牛死祸福寿夭穷通之理窈冥而难知,幽远而难必,人惟宜尽人道Z所当为者,而默以听Z。若语人以命,则人将一一取必于天,而怨尤之心生矣,故夫子亦罕言,欲人之自修也。仁具于心,乃四端万善之统体,其道至人而难尽,若强以示人,则未免有躍等之患矣。故夫子亦罕言之,欲人之渐进也。夫观圣人之所罕言,则

3、吾人Z所当务者可知矣。示来许多注家多认为《论语》里虽然言“利啲场合相对不多,但是言喻”特别是言”仁”的场合是非常多的,这就形成一个很大的矛盾,从当前注解情况看,解决这一矛盾的方式可分为两类:其一,大体上坚持朱熹的注解。将“子罕言利与命与仁“的句读“子罕言利与命与仁“。杨伯峻说:“……《论语》中讲'仁'虽多,但一方面多半是和别人问答Z词,另一方而,’仁,又是孔门的最高道徳标准,正因为少谈,孔了偶一谈到,便有记载。不能以记载的多便推论孔了谈得也多。孔子平生所言,曰然千万倍于《论语》所记载的,《论语》出现孔子论'仁'Z处若用

4、来和孔子平生Z言相比,可能不是少的。诸家Z说未免对于《论语》一书过于拘泥,恐怕不与当时事实相符(指上文所述并不罕言,仁'之论••引者),所以不取……0••(《论语译注》)杨的人意是说,《论语》之屮论“仁”较多,并不能推翻罕言”仁“的事实,所以继续将此句解为:“孔子很少(主动)谈到功利、命运和仁德。其二,不赞同朱熹的注解。将”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啲旬读”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康冇为说:”考Z《论语》,孔子言命、仁至多,……即《论语》言,仁’已四十二章,若以为罕言,则孔子所多言者为何也?-(《论语注》)。近现代注家多有此问。很

5、多学者认为此句当断为”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而不应断为“子罕言利与命与仁“,“与“字当解为“赞许“之意。李泽厚在《论语今读》中将其译为:“孔子很少讲利。许命,许仁。”他说:“《论语》-•书极少讲,利J但屡次讲,命打讲,仁'最多,超过百次以上。但多数注疏均释作少讲利和命和仁,与原书不合。”钱逊、钱穆先生均持此观点。钱逊的译解是:“孔了很少谈利而赞成命与仁“。钱穆的译解是:”先生平时少言利,只赞同命与仁。…与“字确实有“赞成、赞赏、推祟”之意,如《先进》篇中:“'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

6、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o二、利、命、仁讨论纵观《论语》全书二十篇,一万五千余言,全书直接或间接谈论“利”“命”“仁”之处如下:(一)关于"利”在《论语》中,“利“字在9个章句中出现了□次,择于下:(1)子口:“放于利而行,多怨「[4.12](2)了曰:“君了喻于义,小人喻于利。“[4.16](3)子夏为莒父宰,问政。了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o"[13.17](4)子罕言利,与命与仁o[9.1](5)子路问成人。……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

7、平主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14.12](6)子H:"因民之所利而利Z,斯不亦惠而不费乎……“[20.2](7)子0:"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4.2](8)了贡问为仁。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Z贤者,友其士之仁者。”[15.10](9)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17.18]其中⑴、(2)(3)(4)(5)中6个,,利”字(其中(3)中两个),(6)中的”因民所利”利“,可解Z为“私利”、”利益“、”好处“,其余4个呀『字为其

8、它意思。不考虑(4)“子罕言利与命与仁”一句,孔子在(1)、(2)、(3)、(5)各句中均对“利”的追求采取反对之态度,但在(6)句中却强调咽民之利而利之“。由此可见,孔子反对的是追求私利、小利和个人之利,但却赞成追求民利、公利和国家之利,“因民之利而利之“,不但重视百姓之利,还要求帮助老百姓追求百姓Z利。“因民Z利而利Z”,虽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