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031277
大小:346.7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05
《中医对抑郁症的认识和治疗概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韭塞主医荭塑8生窆旦筮22鲞筮2塑垦鲥i鹜J嫂盟堑丛墅西丛i鲤璺l—ChineseMedicine,September,2008.V01.27,No.9中医对抑郁症的认识和治疗概述肖怡指导:赵志付【摘要】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压力的增大,抑郁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医在许多古籍中可以看到有关抑郁症以及情志致病的记载,为现代中医治疗抑郁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理论基础。本文将主要探讨中医古籍中与抑郁症相关的理论,以及当代中医对抑郁症的认识和治疗。【关键宇】抑郁症;辨证论治;文献综述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
2、快、社会压力的增大。抑郁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抑郁症是一个西医的病名,是一种包括多种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的复杂的情感性精神障碍,临床表现有心境低落、思维迟缓、对生活丧失兴趣、自我评价过低等精神症状和易疲劳、失眠、食欲下降、性欲减退、头痛、咽喉不适、胸闷、心慌、腹胀、大便不调等躯体症状。中医在许多古籍中可以看到有关抑郁症和情志致病的记载。为现代中医治疗抑郁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理论基础。l中医古籍中与抑郁症相关的理论回顾《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日:“肝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心在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脾在志为思,
3、思伤脾,怒胜思;肺在志为忧,忧伤肺,喜胜忧;肾在志为恐,恐伤肾。思胜恐。”以上把五志归属于五脏,提出了情志过极导致的内脏损伤;其中思、忧、恐为导致抑郁症的主要病因,为后来抑郁症从脾、从肺、从肾论治提供了理论基础。此外。还提出了最早的情志疗法,为后来的中医心理学提供了理论依据。《素问·举痛论》:“百病皆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提出了情志内伤导致的气机变化。抑郁症多以悲、恐、劳、思为主,因此临床治疗抑郁症时可以根据此理论分别给予补气、升提
4、、解郁的治法,其中“思则气结”是疏肝解郁的主要理论依据。《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阐述了五气之郁的治疗原则,这是抑郁症中医脏腑辨证论治的雏形。《伤寒论》中的小柴胡汤证为抑郁症从肝论治的雏形: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作者单位:l00053。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中医心身医学科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此外《金匮要略》中的百合病、虚劳、梅核气、脏躁等
5、疾病涵盖了抑郁症的很多症状,为抑郁症的辨证论治提供了依据。《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中的百合病的临床表现有“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然,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识之疾,而身形如和,其脉微数”,其病位在心肺,病机为心肺阴虚内热,方用百合地黄汤。《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金匮要略·奔豚气病》: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方用奔豚汤。《金匮要略·妇人杂病》:
6、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金匮要略·妇人杂病》: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丹溪心法·六郁》中提出:“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可见情志的波动,能致气血不和,引起各种症状,故丹溪提出“六郁”之说,即气郁、血郁、痰郁、湿郁、热郁、食郁等六种,其中以气郁为先,而后湿、痰、热、血、食等诸郁才形成,创立了六郁汤、越鞠丸等相应的治疗方剂。为抑郁症合并湿、痰、热、血瘀、食滞等各种病理产物的论治提供了理论基础。《景岳全书·郁证》中提出因病致郁和
7、因郁致病:“凡五气之郁,则诸病皆有,此因病而郁也。至若情志之郁。则总由乎心,此因郁而病也。”现今所说的躁狂抑郁症、更年期抑郁症、老年期抑郁症、中风后抑郁症、产后抑郁症等都属于因病而郁的范畴。因郁而病即是指由于情志不遂导致的各种精神以及躯体症状。《临证医案指南·郁证》提出了心理治疗在抑郁万方数据丝塞主堡荭2Q鳗堡窆旦筮2Z鲞筮窆塑趔.ii鸳』鲣旦趟煎—Tradit—ional.ChineseMcdlcine,September,2008.V01.27,No.9症中的运用:“郁证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说明早在清代就
8、认识到对于抑郁症的治疗除药物外,精神心理的治疗也同样重要。此外《临证医案指南·郁证》还指出了郁证用药的原则:“郁则气滞.气滞久则必化热,热郁则津液耗而不流,升降之机失度,初伤气分,久延血分,延及郁劳沉疴。故先生用药大旨,每以苦辛凉润宣通,不投燥热敛涩呆补。此其治疗之大法也。”由此可见中医古籍为当代抑郁症的治疗提供了足够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用药经验。2现代医家对抑郁症的认识2.1病因病机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