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927353
大小:31.0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04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教学检测(三)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答案:1、从明显差异到不明显差异、从特征的绝对性到相对性、从不精确表述到逐渐精确表述2、重叠比较法、并放比较法、连线比较法。3、口头数数、按物点数、说岀总数、按群计数4、观察比较、触摸比较、运动感知比较、各种感官联合感知比较5、计数二、1、D2、C3、ABCD4、ABCD5、ABC三、1.自然测量:自然测量指利用自然物作为量具进行直接测量。自然测量是大班儿童的一项教育内容。2•情感目标:包括兴趣、态度、习惯、价值观念、适应能力的发展3、观察法:是指儿童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对周围世界的客观事物和现象,在其自然条件下,按照客观事物本身存在的实际情况
2、,研究和确定它们的性质和关系的方法。4、重叠法在让儿童认识两个物体大小时,如可以把这两个大小不等的书重叠在一起进行比较,区别大与小;比较物体的长短时,如可选用两支不同长度的木棒重叠在一起,即把短的一支重叠在长的一支上面。四、答:1、幼儿数学教育评价的方法有:观察法:包括情景观察、行为检核和观察记录。二、问卷调查法三、测试法四、访谈法五、展示法六.自我评价法2、特点:3-4岁:幼儿一般能掌握一些最初步的时间概念,如早上、晚上、白天.黑夜。通常,幼儿将这些时间概念与熟悉的具体事件相联系。具有相对意义的时间观念,如昨天、今天、明天还不能掌握。4-5岁:这一年
3、龄的幼儿已经能够比较准确地确定不太长的时间间隔,借助于个人的经验,基本能知道经过早晨.白天、晚上、夜里就是经过一天,能逐步认识今天、昨天和明天。5-6岁:幼儿对时间的认识逐渐向更长、更短的时间段扩展,在初步建立起时间更替观念的同时,还发展着对时间分化的精确性,能区分较小的时间单位。他们能认识前天、后天、整点钟,理解星期的概念,知道一周包括7天,从星期一到星期日。3、答:怎类是把具有共同属性或特征的事物归在一起,即形成一个集合。分翼的方法:按物体的名称分类。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分类。按物体量的差异分类。按物体的用途分类。按物体的材料分类。按物体的数量分类。按
4、事物间的联系分类。按事物的包含关系分类。按时间或空间分类。按照“是与否”分类。多层级分类五、1、答:一、通过教师的示范讲解,再运用观察比较法让儿童理解“1”和“许多”的意义。举例略二、利用游戏,让儿童愉快地在游戏中进行操作,深入理解“1”和“许多”的意义和关系举例略。三、联系日常生活,在实际生活中体验和应用“1”和“许多”,巩固“1”和“许多”的认识。举例略2、答:(一)2岁左右:儿童感知物体的大小能力发展较早。具体表现为:2岁左右的儿童大部分对于差异明显的物体能够做出反应,尤其,对于物体的大小的明显区别反应更为明显。对于差别较小的物体的感知不明显。不
5、能用语言表达物体量的差别。(二)3-4岁左右:三至四岁的儿童区别物体的量的能力提高,具体表现为:大多数儿童能正确区分物体的大小差异,并且感知物体大小的准确性有所提高。能用一些简单的词汇来表示物体大小的差异。还不能准确认识量的差异,也不会用词语确切地来表示。儿童对量的认识还不具相对性。这一阶段的儿童对于轻重的感觉也有了初步的发展。(三)5岁左右:在正确教育下,4到5岁的儿童感知量的精确性有了很大的提高。表现在如下几方面:能对不同大小的物体依次作出区分和排列,按照递增和递减的顺序进行简单的排序,但数量一般在6以内。能从一组物体中找出大小相同的物体,判别出“
6、一样大”的物体。较精确地认识区分物体的高矮、粗细、长短、厚薄等,并学会用相应的词汇来表示。对轻重差异的感知.判别精确性有较大提咼。(四)6岁左右:在正确的教育下,5-6岁的儿童除了具备准确区别物体量的特征能力、量的准确语言表达能力外,对于量的相对性和守恒均能正确认识。具体表现为:能够准确区别物体量的特征,并用相应的词汇准确描述物体的量的各种物征,精确性大有提高。对量的相对性有了较好的了解。能够理解物体在长度、面积、容积等方面的守恒现象。这一阶段的儿童已具备了认识物体重量和体积之间关系的能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