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方程学生用例

圆方程学生用例

ID:41707181

大小:97.16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8-30

圆方程学生用例_第1页
圆方程学生用例_第2页
圆方程学生用例_第3页
圆方程学生用例_第4页
圆方程学生用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圆方程学生用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圆方程学生用例例38圆(兀一3)2+(y—3尸=9上到直线3兀+4y-ll=0的距离为1的点有几个?分析:借助图形直观求解.或先求出直线厶、厶的方程,从代数汁算中寻找解.

2、3x3+4x3-ll

3、说明:对于本题,若不留心,则易发生以下误解:设圆心q到直线3尢+4y—11=0的距离为d・••圆q到3x+4y-ll=0距离为1的点有两个.显然,上述误解中的d是圆心到直线3x+4y-ll=0的距离,d

4、这两条平行直线与圆的公共点.求直线与圆的公共点个数,一般根据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来判断,即根据圆心与直线的距离和半径的大小比较来判断.例39求过两点4(1,4)、3(3,2)且圆心在直线y=0上的圆的标准方程并判断点P(2,4)与圆的关系.分析:欲求圆的标准方程,需求出圆心坐标的圆的半径的大小,而要判断点P与圆的位置关系,只须看点P与圆心的距离和圆的半径的大小关系,若距离大于半径,则点在圆外;若距离等于半径,则点在圆上;若距离小于半径,则点在圆内.说明:本题利用两种方法求解了圆的方程,都围绕着求圆的圆心和半径这两个关键的量,然后根据圆心与定点之间的距离和半径的

5、大小关系來判定点与圆的位置关系,若将点换成直线又该如何来判定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呢?例40圆x2+>,2+2x+4y-3=0上到直线x+y+l=0的距离为血的点共有().(A)1个(B)2个(C)3个(D)4个分析:把Jc2+b+2x+4y—3=0化为(x+l)2+(y+2)2=8,圆心为(一1,一2),半径为r=2V2,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血,所以在圆上共有三个点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应,所以选C.例41过点p(-3,—4)作直线/,当斜率为何值时,直线/与圆C:(x-l)2+(y+2)2=4有公共点,如图所示.分析:观察动画演示,分析思路.例42已知圆O:x2+/

6、=4,求过点P(2,4)与圆0相切的切线.说明:上述解题过程容易漏解斜率不存在的情况,要注意补冋漏掉的解.本题还有其他解法,例如把所设的切线方程代入圆方程,用判别式等于0解决(也要注意漏解).还可以运用x0x4-y()y=r2,求出切点坐标x。、%的值来解决,此时没有漏解•例43自点A(-3,3)发出的光线/射到兀轴上,被兀轴反射,反射光线所在的直线与圆C:F+y2—4x—4y+7=0相切(1)求光线/和反射光线所在的直线方程.(2)光线自A到切点所经过的路程.说明:本题亦可把圆对称到兀轴A…y下方,再求解.例44如图所示,已知圆O:xz+y=4与y轴的正方

7、向交于A点,点B在直线y=2上运动,例43图过B做圆。的切线,切点为C,求AABC垂心H的轨迹.分析:按常规求轨迹的方法,设H(x,y),找兀」的关系非常难.由于H点随B,C点运动而运动,可考虑H,B,C三点坐标之间的关系.说明:题目巧妙运用了三角形垂心的性质及菱形的相关知识.采取代入法求轨迹方程•做题时应注意分析图形的几何性质,求轨迹时应注意分析与动点相关联的点,如相关联点轨迹方程已知,可考虑代入法.例45求半径为4,与圆疋+丁2_4兀_2丿一4=0相切,且和直线y=0相切的圆的方程.分析:根据问题的特征,宜用圆的标准方程求解.说明:对本题,易发生以下误解

8、:由题意,所求圆与直线y=0相切且半径为4,则圆心坐标为C(a,4),且方程形如(兀_0)2+(y_4)2=42.又圆午+护―4x—2y—4=(),即(兀_2)2+(y_l)2=32,其圆心为A(2,1),半径为3.若两圆相切,贝ij

9、C^=4+3.故(g—2)2+(4—I)?=7S解之得a=2±2^10.所以欲求圆的方程为(兀一2-2帀)2+(y—4)2=42,或(x-2+2VT0)2+(y-4)2=42.上述误解只考虑了圆心在直线y=0上方的情形,而疏漏了圆心在直线y=0下方的情形.另外,误解中没有考虑两圆内切的情况.也是不全面的.例46已知圆兀2+歹2

10、+兀一6夕+加=0与直线x+2y-3=0相交于P、Q两点,。为原点,且OP丄OQ,求实数加的值.分析:设P、Q两点的坐标为(西,比)、(花,力),则由1,可得兀“2+刁%=°,再利用-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求解•或因为通过原点的直线的斜率为上,由直线/与圆的方程构造以丄为未知数的一元二次方程,由根与系数关系得出心的值,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说明:求解本题时,应避免去求P、0两点的坐标的具体数值.除此Z外,还应对求出的加值进行必要的检验,这是因为在求解过程中并没有确保有交点P、Q存在.解法一显示了一种解这类题的通法,解法二的关键在于依据直线方程构造出一个关于丄

11、的二次齐次方程,虽有规律可循,但需一定的变形技巧,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