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672276
大小:66.17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8-29
《浅谈《树艺篇》中俗字现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树艺篇》中俗字现象摘要:《树艺篇》是一本明代的手抄本文献。该书对明代字形的研究存在一定的价值,本文试图通过对书内俗字的归纳整理来梳理出书中俗字的类别,分析其成因,并与唐代的俗字进行对比看看有无出现新的类型。关键词:《树艺篇》俗字《树艺篇》是一本关于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的资料汇编。作者题为元朝胡古愚,清嘉庆时钱天树收藏该书。该农业文献未经刊刻,仅以抄本流传,因此,世人知道的不多,研究的人则更少。该书现存有国家图书馆藏33卷,笔者即以此为研究对象,研究该书中的俗字。笔者在归类时把偏旁跟部件分为两类,对字有归类作用的列为偏旁,
2、无归类作用的列为部件。、偏旁的变换1•形近偏旁混用:即两个形状相近的偏旁混合为一个,该偏旁它具有组成的两个偏旁的特征。如“株”中把“木”字旁与“扌”旁混合在一起了,使“木”字旁有了“扌”的特点;再如“種”“禾”字旁与“扌”混合,使“禾”字旁带有了“扌”的特色。由于“禾”字旁只不过是在“木”字旁的基础上多了一笔,因此,可以综合为一点:《树艺篇》中“木”旁和“扌”旁相混合是普遍现象。唐代的敦煌文献中也同时存在”木”旁和'‘扌”旁相混而造成的俗字,这说明从唐代至明代人们一直把这两个偏旁混合使用。2•形近偏旁换用:即两个形状相似的偏旁
3、,本应用这一个而用了另外一个。女口:吐(吐),本应用"土”却换用了“主”,把“吐”写成了“吐”的现象在《树艺篇》中并不常见,只是属于偶然现象,由此推断这或许是由于抄写者一时疏忽而造成的俗字,并不具有普遍性。再如:徃-往,本应用“主”而换用了“生”。这一现象在《树艺篇》中也很少见。再如:悪、惡(恶),“恶”字头上的“亚”字换成了另外两种,在《树艺篇》中这两个俗字都有出现且频率上并无多少之分,可以说明在本书中,或在抄写者的脑海中“恶”同时存在两种写法,且无使用场合的区别。再如:“美-美”这一对一正一俗的字在《树艺篇》中都有出现,以
4、正字出现的频率为高,说明"美”字在明代渐渐地转向了正字的写法。3.意近偏旁换用:即两个意义上有联系的偏旁,本应用这一个而用了另一个。如:浚-凌,本应用”而用了”,”是冰的意思,“y”是水的意思,它们二者所指的事物的本质是相同的,只是存在方式不一样罢了。再如:牀-体,本应用y”而用了“身”,y”指人,“身”同样也指人,可以说两者意义上是一样的。这种意近偏旁换用而产生俗字的现象由来已久,敦煌文献中””换用的现象比比皆是。细究其原因,我认为书写者并不是因为两者形体相近而误写的,而是书写者在深知字义的情况下,由于忘记正字的形体而一时用
5、意义相近的义符代替而造成的。二、笔画的变换1.多笔画:即在正字的基础上多出了一笔。如:土-土,这一个俗字在《树艺篇》中极其常见,甚至可以说全文中所有的“土”都写成了“土”,如吐,肚等字。这一类型的俗字在《树艺篇》中存在的数量是其他种类的几倍。当然,这样的俗字也并不是直到明代才有的,它有很悠久的历史,包括之前的敦煌文献中也有出现。中国古代的书写工具是毛笔,与现代的笔不同,毛笔比较难于掌控,所以,书写起来也很累。因此,有很多写手有写完一个字就顿一笔的习惯,《树艺篇》某些字旁边隐约可见的小点中就可以得到证明。2•少笔画:即在正字的基
6、础上少了一笔。如“宜”的俗字就是在正字的基础上省略了上面的一点,这个俗字在《树艺篇》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可以推测,作者并不是偶尔的疏忽,而是有意为之的与此相类似的有魏、鬼等字它们都省略了“鬼”字上的一撇,这两个俗字出现频率也很高,且并不见其正字。历史上缺笔形成的俗字很多,有的是为了追求美观,但仔细对照这三个俗字,我觉得这并不是追求美观造成的,有的则是避讳造成的俗字,但至于本书中是否有避讳,是属于避皇帝的讳还是避家讳则不得而知,但从这三个俗字出现的频率来看,这一定属于一种有意行为,背后一定有它的成因。3•笔画位置变化:即变换了正
7、字某些笔画的位置。如:九-凡、王-玉等。这一类型的俗字在《树艺篇》中数量巨大,且并未见到正字。从这一点来看,这种写法也许是在明代较流行的写法,至少也代表了本书的书写风格。从俗字产生的原因来看,这种俗字的形成是为了追求书写的便利。无论是语言还是文字,指导他们发展的主导原则就是经济原则,这些俗字中的点点在旁边比点在上边缩短了运笔的路程达到了省力的目的。这就是该种俗字盛行的原因。这一原则最明显的体现就是近代历史上繁体字简化运动。三、构字部件的变换1•构字部件的变换:即变换一个或几个字体的组成部分。如:“指”字上面的“匕”就换成了“上
8、”这样的写法在本书中是较常见的。我认为“指”的俗字的产生主要是为了追求书写的便利性。虽然书写者把两画改成了三画,但书写却变得顺利了,这样产生的繁化俗字也是有历史渊源的。《敦煌俗字典》中就把繁化列为俗字产生的途径之一。2•同一构字部件形式不同:即表面上看上去是不同的部件,其实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