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640229
大小:40.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8-29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争吵》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课题第四单元《争吵》课型精读课文教材简析这篇课文围绕“我”和克莱谛之间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这件事,重点讲了“我”的心理变化,以及“我”对整个事件的感受,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相互谅解、彼此宽容。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先写“我”和克莱谛吵架的原因;再写“我”的内心活动:为吵架而感到不安、后悔,又没有勇气承认错误;然后写克莱谛的友善化解了双方的矛盾,两人重归于好;最后写父亲对“我”的严厉批评。课文细致描写了“我”的心理活动,“我”的不安与后悔,“我”知错却没有认错勇气的矛盾心态,写出了“我”对克莱谛往事的回忆及印象。这些心理活动的描写真
2、实地体现了“我”的个性特征,一个明是非却爱面子的“我”活脱脱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也为克莱谛后边的友善行为作了铺垫和暗示。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石匠、墨水、故意、诚心诚意、承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既然”等词语。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等词造句。3、按课后“练笔”要求,练写自己与同学之间团结友爱的事的片段。过程与方法出示生字,反复练习记忆;练写自己与同学之间团结友爱的事的片段。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教学重点1、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等词造句。2、按课后“练笔”要求,练写自己与同学之间团结友爱的事的片段。教学难点按课后“练笔”要求,练写自己与同学之间团结友爱的事的片段。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词语卡片,制作上课用的课件。课前指导学生把课本翻到60页,反扣在桌子上。把文具摆放整齐,做好上课的准备。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个性备课一复习导入1、导入:巩固生字认读2、出示课件,认读生词。重点指导:“嫉、肘、缘、瞟”的读音多种新式认读生字词强化记忆,纠正读音二合作交流指导书写:1、在分析字形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识记重点生字的字
4、形,然后说说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如:抄墨扛既吵黑打即2、组词练习,并挑选自己喜欢的用词说一句话。结合原文原句,解释“缘故”、“诚心诚意”。 (“缘故”,指克莱蒂的上衣肩上的线缝开了。“我”猜想多半是扛多了柴的缘故。缘故即原因。“诚心诚意”,真心实意。指克莱蒂到我家时全家欢迎他没有半点客套和虚假。由此证明,他是个好人。) 范句: 缘故—— 这盆茉莉花,叶子发黄,也不怎么开花,我看是缺少肥料的缘故。 诚心诚意—— 同学们诚心诚意地想尽办法帮助爱迟到的立冬同学按时到校,保证了学习。 分析字形并组词,识记生词同桌商量组词造句。用比较
5、法及造句法不仅能让学生很快的记住生字还能锻炼学生的理解表达能力,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书写指导“承”字8画,第2笔为“弯勾”。“缘”字,注意右边的写法以及笔顺,“愤”字,共有12画,书写时注意间架结构。三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1)请每个学生自己练习朗读,边读边想怎样才能表达出课文所应体现出的思想感情。品读领悟探究写发(1)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朗读。学生读学生评,一起评出读的最好的同学。(2)每个组选出一名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其他同学评议。2、练笔: 议一议“争吵”一课感受最深的部分在哪里?是怎样写具体的? (“争吵”一课最令
6、人感动,也是“我”感受最深的地方是,“我”的不安和后悔,跟克莱蒂吵架的反思和自责;特别是克莱蒂主动找“我”化解矛盾,重归于好。) 以“重归于好”为例,议一议这一部分是怎样写具体的。 归结到两点:一是“重归于好”的事实经过写得清楚:从放学后“我”独自在街上走着,到克莱蒂走近“我”两个人之间的对话。再到高兴地分手回家。一步步写得很有层次;二是“重归于好”的表现写得具体。方法是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语气、神态和内心活动等去描写,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品格。 学生可列举课文中的描写实例,如: 克莱蒂从后面跟上来……他走近我……(这是写
7、动作的); 克莱蒂微笑着用手拨开尺子,温和地对我说……(这是动作、神态、语言和语气的); 我愣住了。我觉得有两只手搭在我的肩上。“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好吗?”(这又是写克莱蒂的动作和语言的); “再也不了!再也不了!”我回答说。然后我们高高兴兴地分手了。(这是写“我”的语言和我们俩的心情的); 大声朗读课文,评议其他同学朗读情况,想一想本课感受最深的部分在哪里?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的朗读水平在不断实践中得以提高。也让学生理解好、运用好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培养语文能力。最后一段写父亲教育“我”。先写父亲
8、的神态,“把脸一沉”。再写父亲的话,“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更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尺子!”最后写动作“从我手里夺过尺子,折成两段,向墙角扔去。” 5.小结: 作者紧紧围绕“相互宽容、团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