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再思考

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再思考

ID:41566432

大小:61.1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27

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再思考_第1页
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再思考_第2页
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再思考_第3页
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再思考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再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再思考•作者:崔功豪来源:城市规划与交通网浏览:558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城市化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城市化率由1978年的17.9%,上升到2007年的44.9%,城镇总人口已接近6亿人,并预期在2012年达到50%,从而开始步入城市国家的行列。总结回顾30年來的发展变化,揭示其存在的突出矛盾,探讨思考其未来应对之策,对中国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将是有所裨益的。1三十年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变化1.1城市化发展日益加速,增长率渐趋稳定1950〜1978年,中国的城市化率由11%提高到17.92%,年均

2、增长0.28个百分点;1978〜1998年,城市化率提高到33.35%,年均增长0.77个百分点;1998〜2007年,城市化率为44.94%,年均增长1.11个百分点(朱铁臻,2008),近几年来,基木稳定在1个百分点左右。1.2城镇人口集聚以大城市为主,以人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区域成为城市化的主体形态1978年,中国5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有40个,其中1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13个;到2007年,这两个数据为237个和131个,分别增长了5.9倍和10倍;而20〜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和小于20万人口的小城市则

3、仅仅增长了2.5倍和2.9倍(朱铁臻,2008)。同吋,以大城市为核心,连同周边城市共同组成的城市区域(城市群等)作为全球竞争的基本空间单元,成为区域发展的主推力和城市化的主体形态。据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全国己形成和基本形成的城镇群有12个,并正在发展着不同等级、规模的城市区域(都市区、都市圈、城市带等)。1.3城市化动力的日趋多元化从改革开放初的乡镇企业推动,到政府、外资、国有经济、非国有经济(民营经济);上下、内外的多元动力,形成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多彩格局和持续推进的形势。而且,内生的,非国有经济在城市化进程

4、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据研究,国有单位雇佣劳动力占城镇全部就业的比重由1978年的78.3%下降到了22.7%;城镇集体单位就业比重li21.5%下降到2.7%;而在个体、私营、境外外商企业等新兴经济体就业的比重不断扩大,到2006年已经达到39.8%(刘迎秋等,2008)o1.4土地城市化大于人口城市化,外延扩展成为城市化的主要方式1990〜2006年,中国城镇人口增加了91%,而城镇建设用地增长168%,城镇用地和人口增长比为1.8:1(郑文晖,2009)o另一研究指出,全国用地与人口增长的弹性系数达到2.

5、22,而合理值应为1.06〜1.12,辽宁、江苏、浙江则超过3——杨保军。数据显示,2000〜2006年全国各类大屮小城市建成面积由1.62万Kn?增至3.377JKm2,增长了2倍。30年来,中国城市化发展最大的变化,其一是对城市化作用和价值的认识,从长期以来拒绝城市化,到80年代承认城市化,到90年代末上升为国家五大发展战略之一。城市化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和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其二,是城市发展方针的变化。从长期以来“控制大城市,发展小城镇”转变为依据城市发展阶段规律和中国实际的“大中小城市和小

6、城镇协调发展”的方针,和以特大城市为核心,培育城市群作为城市化的主体形态。正式上述两项根本的转变,才使中国城市化走上快速发展之路。2中国城市化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中国城市化是在中国特有的历史基础、自然和人文环境及国际背景下发展起來的。严重的城乡二元结构和区域差异、薄弱的经济基础和强烈的发展愿望、脆弱的资源环境条件及传统的增长模式以及国际严峻的形势与压力,均使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充满矛盾与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2.1城市化发展的不稳定性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不稳定有一定的历史。在改革开放前30年表现为户籍城市人

7、口几经起伏(1958与1962年)和城市化率长期停滞(文革十年);改革开放后30年,则反映为大量进城务工人员(约1.3亿人)因就业不稳定和没有获得城市户籍(市民待遇)而呈现波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大批企业停工,造成约2000万农民工失业返乡,占外出就业人数的15.3%0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的数据,春节后返乡的7000万农民工中,约80%以上己经进城务工,其中4500万人已经找到工作,1100万人仍然处于寻找工作的状态(领导决策信息,2009)。据此,2000多万人留乡待业,计占城镇总人口(约6亿)的3.5%,

8、相当于减少城市化率1个多百分点。有专家指出,这种人口在城镇快速集聚,但进入城镇的农民却始终未能转变为市民的城镇化是“一条畸形的道路”(陈锡文,2008)o城镇常住人口的不稳定性,包括候鸟式的流动迁徙,也限制了农民工在城镇的消费欲望。“赚钱养家”、“冋乡造房”影响了城市经济的增长,而农村住房的长期空关(据有关研究资料,约占30%)也浪费了资源。2.2城市化发展的不平衡性在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基础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