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527410
大小:61.88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8-27
《从《竹影》的教学谈文本解读的独立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独立春寒中,且形且思之从《竹影》的教学来看文本解读的独立性要】语文教师的文本独立解读能力是语文教师专业素养和能力的重要体现,但是从笔者在与其他许多语文教师对丰子恺先生的《竹影》这篇文章进行探讨交流时,却惊讶地发现,不少语文教师依靠教参、现有的教案和课件等,人云亦云,缺乏独立解读文本的能力。这不仅是个别语文教师存在的问题,也是当今语文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亟待破解的难题。本文根据笔者自身的经验和思考,对这一问题进行较为深入地研究,分析了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岀了破解之法,希望能够引起一线教师的重视,并能给一线教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关键
2、词】文本解读独立性《竹影》原因策略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活动的媒介和载体,我们使用的语文课木就是狭义范围内的语文教材,因此必须重视课本的使用,匝视教材的解读。语文文本解读指的是:“教师和学生对文本的感知、理解、解释、体验、建构和评价反馈等一系列从文本符号中获得意义的阐发行动、实践活动和心理过程,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文本解读的最终冃的是帮助学生理解文木,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但由于初屮生知识储备与能力的有限,独立解读文本还不可能完全实现,还是需要依靠教师的引领。这样,教师对文木的解读就显得尤为重要。一、
3、以《竹影》为例谈教师对文本的独立解读初中语文教材选取了一篇丰了恺先生的《竹影》。这篇文章充满童趣,又极富诗意,同时还给人深深的启迪,散发着浓浓的艺术气息。关于《竹影》的教学,无论是教参,还是课外资料,在文本解读时都将文中的“我”当成丰子恺本人,将本文的体裁定性为散文,将此文的主题解读为对童年生活的留恋。但笔者对此却有三点质疑:(―)此文的体裁真的是散文吗课文注释《丰子恺文集(艺术卷)》,百度百科的简介则写到:''《竹影》是丰子恺先生撰写的一篇散文。”所以在对此课进行教学设计时,很多教师自然地将它当成一篇散文来解读。其实本文最早的出处是丰子
4、恺先生的《少年美术和音乐的故事》,是丰子恺应开明书店之邀,于1937年为孩子们创作的一种“艺术启蒙连环故事”。从狭义的散文范畴来说,它并不是散文,因为文中故事的真实性有待商榷。故事内容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从而也影响着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文中的“我”是丰子恺本人吗此文采用第一人称叙事,乂被当成散文来解读,文中的“我”很自然地被认为丰子恺本人。可是笔者在查阅相关资料时发现,丰子恺父亲一生历经坎坷。他先是接连生下六个女儿,这让他一直郁郁寡欢,再是好不容易能够参加会试,却又恰逢母丧,丁忧在家,从此仕途无望,只得在家以开设私
5、塾为业。其父不能成就一番功业,因而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唯一的幼了——丰了恺。从丰子恺父亲的生活经历推测,其父与文中所叙的开明“父亲”是不一致的。另外,从丰子恺其他M忆性作品《缘缘堂随笔》来看,他的父亲其实是不喜欢他学画画的,甚至可以说是极其反对,这与文中的“父亲”也不相同。父非其父,那文中的“我”口然也不会是作者本人。另外,丰子恺本人只有六个姐姐,并无兄弟,这与文中的“我”也并不相符。最后,上文提到《竹影》作者为孩子们创作艺术启蒙故事内容有虚构的成分,而文中出现的角色,也有为创作而创设的可能。(三)此文真的是表达作者对童年的留恋吗上文提
6、到过,《竹影》的创作初衷是为儿童进行艺术启蒙,所以文章用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讲述了“我”和小伙伴们接受美术启蒙的经历。此文被选入《丰子恺全集(艺术卷)》,可见艺术启蒙才是本文的主题。我们从丰子恺的回忆性散文中也可以看出,他的童年并不幸福。虽然丰子恺的父亲老来得子,对他十分宠爱,但由于自己科考无望,便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丰子恺身上,在学业上对丰子恺要求非常严格。幼时的丰子恺对父亲是十分惧怕的,对他的童年显然是有阴影的,因此把“留恋童年”作为本文的主题,显然是不合适的。二、教师文本解读独立性缺乏现象及原因分析这是笔者在研究了大量资料和相关背景后
7、得出的结论,是笔者独立思考的成果。但现今许多教师在文本解读和教学设计上,迷信教参,因循守I口,循规蹈矩,没有新意,甚至出现偏差,错误理解文木,从而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使学生不能正确地理解文本的内容、情感和蕴藏的思想、价值观。其实,这就是教师没有进行独立解读文本所导致的严重后果。为何教师不能独立自主地解读文本呢?笔者以为有如下原因:(-)教师缺乏独立解读文本的时间教师行业是一个高强度的行业,往往每天不止8小时的工作时间。除了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课外辅导,还要承担很多非教学任务,比如班级管理、科研项目开展、活动组织等。尤其是班主任,班级管理
8、的所有事情几乎落到班主任一个人头上,再加上早中晚的跟班,一天到晚非常忙碌,致使教师没有大量的时间去深入探索文本,形成己见,从而只好依靠教参、电子教案应付了事。(二)教师缺乏独立解读文本的能力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