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龙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刘金龙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ID:41478153

大小:27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25

刘金龙数学第二单元教案_第1页
刘金龙数学第二单元教案_第2页
刘金龙数学第二单元教案_第3页
刘金龙数学第二单元教案_第4页
刘金龙数学第二单元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刘金龙数学第二单元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纳百川,容学问星光小学的学风: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的威信首先建立在责任心上。  ——马卡连柯星光小学骨干教师风格教学设计第二单元位置(一)单元教材分析“位置”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儿童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已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某个同学在第几组第几个的情况,使学生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也就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如汽车站牌

2、、左右手的作用教室的座位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觉“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在亲身经历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空间方位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观念。(二)单元教学目标1、总目标(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

3、置。2、分目标(1)课题一《上、下》目标:①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②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③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④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2)课题二《前、后》目标:①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②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③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3)课题三《左、右》目标:①在生活中看关于“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能初步运用“

4、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③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三)数学思想与教学策略1、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2、利用好开放性问题,加深学生的理解。3、有意识地创设“不平衡”,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四)单元知识分解三对方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所接触,“上下”“前后”的方位儿童基本上已建立起来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6岁能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所以先认识,并且把它们安排在一个例题中,而左右相对于前两对方位难一些,所以后认识,并且专门安排一个例题进行教学。1、“上下”“前后”解读与教学设想(1)解读“上下”“前后”教材以一座大桥为背景

5、,有2层加上水面共3层,每层都有交通工具,这些交通工具都有上下、前后位置关系,教材通过先示范如何用上下、前后来描述两种交通工具的位置,再让学生自己选两种交通工具像这样进行描述,以进一步明确上下方位。接着通过“做一做”的活动和练习进一步巩固“上下”“前后”方位概念。(2)“上下”“前后”教学设想①结合情境和活动认识。②让学生充分地说。例题、第4题,每两层物体的位置都有上、下关系,例题、第2题每两辆车,每两个人的位置都有前后关系,因此,可说的内容很多。让学生充分地说,既能调动积极性,又给他们大量的练习机会。③描述的语言不要过分单调、机械。可以像教材示范的那样

6、说“谁在谁的上(下)面”“谁在谁的前(后)面”,也可以说“谁的上(下)面是什么”“谁的前(后)面是什么”。要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说法来描述,通过语言的灵活促进思维的灵活。④感受位置关系是相对的。可以把对两种事物相关描述对照起来,如汽车在火车的上面,火车在汽车的下面;语文书在数学书的上面,数学书在语文书的下面等,进行比较,让学生从中体会位置关系是相对的。2、“左右”解读与教学设想(1)解读“左右”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和规律认识:认识左右手---感知身体的左右---以自身为中心。儿童辨别“左、右”有自己的认知特点和规律。有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判断左、右的根据是身体的左

7、、右两半,后来有人证明在左、右分化中起绝对优势作用的不是身体,而是手。也就是说,儿童建立左、右的过程是:先将左、右同自己的左、右手建立起联系,然后再与自己身体的两边对应起来,最后以自身为标准来进行判断。教材教学左、右概念时,就是按这样的顺序来编排的。首先让老师背对着学生,学生模仿老师举右手,再让学生想一想左、右两只手的习惯性分工,将左、右与自己的左、右手对应起来,再通过“做一做”第1题,初步感知身体的左、右。最后通过练习二的第1题,让学生以自身为中心确定物体的位置,逐步建立左、右的概念。不涉及左右的相对性。去掉了,一方面是因为有一定的难度(儿童一般在7岁

8、左右,不仅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而且也能以别人为标准辨别左右)。另一方面主要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