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诂和训诂学》PPT课件

《训诂和训诂学》PPT课件

ID:41303136

大小:654.06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9-08-21

《训诂和训诂学》PPT课件_第1页
《训诂和训诂学》PPT课件_第2页
《训诂和训诂学》PPT课件_第3页
《训诂和训诂学》PPT课件_第4页
《训诂和训诂学》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训诂和训诂学》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训诂学主讲人:胡世文博士一、训诂和训诂学二、训诂的内容三、训诂的方法四、训诂的应用五、训诂常用术语六、训诂典籍七、近代汉语词语的训诂第一节训诂第二节训诂学第三节训诂学与相关学科训诂和训诂学一、训诂的产生语言和文字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变化、书写工具和载体的改进,在不断发生相应的变化。经过一个时期,后代人去读前人记载的文献典籍,就会遇到语言文字的障碍。因此,在阅读和研究古代文献时,要正确理解其中的内容,就必须首先扫清文字障碍、减少语言隔阂。这种专门性的工作就叫训诂,它产生于汉代。第一节训诂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床前明月光二、什么是训、诂?1、《尔雅》第一篇为“释诂”,第二篇为“释言”,第

2、三篇为“释训”。《尔雅序篇》:“‘释诂’、‘释言’,通古今之字,古与今异言也。‘释训’,言形貌也。”第一节训诂二、什么是训、诂?2、《说文·言部》:“训,说教也。从言川声。”“诂,训故言也。从言古声。”段玉裁注:“说教者,说释而教之,必顺其理。引申之凡顺皆曰训。”“故言者旧言也,十口所识前言也。”第一节训诂二、什么是训、诂?3、郭璞注《尔雅·释诂》云:“此所以释古今之异言,通方俗之殊语。”4、孔颖达《毛诗正义·关雎》:“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训者,道也,道物之形貌以告人也……训诂者,通古今之异辞,辨物之形貌,则解释之义尽归于此。”第一节训诂二、什么是训、诂?“诂”和“训”是解释

3、语言的两个不同的法则:1、“诂”是解释“异言”的。即用当时的今语去解释因时而异的古语,用当时的标准语(雅言)去解释因地而异的方言。《尔雅·释天》:“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诗经释文》:“楚人名火曰燥,齐人曰毁,吴人曰燬。”第一节训诂二、什么是训、诂?2、“训”是“道形貌”的。即对文献语言的具体含义,进行形象的描绘、说明。它包括对词的具体含义和色彩的说明、对句子结构的分析、对修辞手法的阐述以及对古人思想观点和情感心理的发掘,内容十分丰富。它所解释的语言单位也不只是词,还包括句、段、篇。第一节训诂三、训诂“训”“诂”连用始于汉代毛亨的《毛诗诂训传》,完整形式最早见于《汉书》与《公羊

4、传》何休注:1、《汉书·艺文志》:“汉兴,鲁申公为《诗》训故。”2、《公羊传·定公元年》:“主人习其读而问其传。”何休解诂:“读谓经,传谓训诂。”第一节训诂三、训诂训诂就是解释的意思,即用易懂的语言解释难懂的语言,用现代的语言解释古代的语言,用普通话(通用语言)解释方言。第一节训诂(一)什么是训诂学?1、训诂学就是研究训诂规律的科学,是以词义解释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问。它通过训诂实践的总结和现存训诂资料的分析归纳,研究训诂的理论和常用的体式、方法、条例,解释语义系统,推求词语根源,探索语义发展的内部规律,用以指导训诂的实践。第二节训诂学第二节训诂学2、三性系统性,训诂学是训诂知识的理性认识

5、,是训诂实践的条理化、科学化。独创性,就是说不要照抄前人的研究成果,而是要从今天的实际情况出发,为训诂学开辟新的研究领域,提出新的研究裸题,总结新的理论和经验。实用性,就是说要把训诂学从“经学附庸”的旧框子里解放出来,使之为今天的语文教学、古籍整理和辞书编纂等工作服务,并为今天的广大读者所欢迎。(二)新旧训诂学传统训诂学一直是经学的附庸,注重解经、通经,而很少对方言俗语进行研究。新训诂学的理论核心:1、建立时地观念(时指历史观念;地指方言差异)。2、探究训诂方法与规律。黄侃、王力等为新训诂学提出了新任务、新方向。第二节训诂学1、建立时地观念清代陈澧说:“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之也。

6、盖时有古今,犹地有东西,有南北,相隔远,则言语不通矣。地远则有翻译,时远则有训诂。有翻译,则使邻国如乡邻;有训诂,则使古今如旦暮。所谓通之也,训诂之功大矣哉!”第二节训诂学2、探究训诂方法与规律黄侃:“诂者故也,即本来之谓。训者顺也,即引申之谓。训诂者,用语言解释语言之谓。……真正之训诂学,即以语言解释语言,初无时地之限域,且论其法式,明其义例,以求语言之系统与根源是也。”第二节训诂学1、与语义学的关系训诂学以研究词义系统为核心内容,语义学中的很多问题如声义同源、词义变通等构成训诂学的重要原理,训诂学的研究成果也反过来丰富了词义学的理论和实 践。语义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语言的涵义及其发展演变规

7、律。第三节训诂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2、与文字学的关系根据字形推求字义、词义。文字形体发展变化。甲骨文、金文、篆书、隶变、楷书的汉字形体演变过程。《说文》:“為,母猴也。其为禽好爪,爪,母猴象也,下腹为母猴形。王育曰:‘爪,象形也。’古文‘爲’,象两母猴相对形。”第三节训诂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3、与音韵学的关系①识假借;②探义根,明孳乳。因声求义;语音不断发展变化。例1:猕猴、母猴、沐猴、马猴《吕氏春秋·察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