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诂学的运用》PPT课件

《训诂学的运用》PPT课件

ID:36852370

大小:203.1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5-11

《训诂学的运用》PPT课件_第1页
《训诂学的运用》PPT课件_第2页
《训诂学的运用》PPT课件_第3页
《训诂学的运用》PPT课件_第4页
《训诂学的运用》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训诂学的运用》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训诂学的运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批判地继承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对古代文献的阅读和研究,逐步涉及到更多的领域,而且日益深入。同时,语文教育的发展,使训诂的工作既有进一步提高的必要,又有广泛、迅速普及的必要和可能。有人认为,当阅读古代文献发生困难或某些古代文献需要普及的时候,只要作一点翻译工作,把古汉语译成现代汉语,就可以为一般人接受了。事实上,问题没这么简单,要想准确描绘古代的状况,深入理解古人的思想,细腻地再现古人表达的神情,翻译是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的。比如说:《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

2、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於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啗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其中的“卮”一般译作“杯”“碗”,这样就会使人产生疑问,项羽为何会有此问话。其实,“卮”是一种圆形的酒器。应劭说:“卮,饮酒礼器也,古以角作,受四升。”这样疑问自然就解除了。训诂学的运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指导语文教学1、训诂学可以指导我们确认古汉语词语的正确含义《论语·阳货》:“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时”该作何解释?有人认为“时”是“伺”的假借,意为“窥测”。这个说法比较牵强:第一,“时”与“伺”古代同韵而异纽,“伺”是很晚出的词形,是“司”的古字。第二,意思上也很勉强,因为《论语

3、》是孔子的弟子记载他言行的书,不会用这种形象来描绘孔子。其实,“时”应该是“待”的假借,意为“等侯”。首先,推求古音的正确读法。根据章太炎《二十三部音准》和黄侃《古本音》,“时”的古音读dài,与“待”同音。二字均从“寺”得声,声符相同。其次,文献中有“待”假借为“时”的习惯用法。《尔雅·释宫》:“室中谓之时,堂上谓之步,门外谓之趋。”这是讲人在宫中的动作。“时”即是“待”,今写作“呆”,即“停留不动”。再次,今天的“待”有二音,一读平声,或写作“呆”,当“停留”讲;一读去声,当“等候”讲。文献里有“待”当“等候”讲的用例,如《左传·文公十五年》:“立于朝以待命。”白居易《琵琶行》:

4、“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有的注解说:“声声思,一声声都含有哀怨的情思。”(十三校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这是以“情思”释“思”,未为确切。“思”字古有忧、悲、哀、愁之意。《诗经·大序》:“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淮南子·缪称》:“春女思,秋士悲。”思、悲对文,则思即是悲。《洛阳伽蓝记》卷一引北魏庄帝五言诗:“思鸟吟青松,哀风吹白杨。”思、哀对文,则思即是哀。2、在遇到众说纷纭的疑难问题时,训诂学可以帮助我们进行裁断,以决定取舍,避免盲从。在古文教学中,有时会遇到一些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疑难问题。归根到底,不外乎两种情况:要么各家说法都不对;要么只有一家说法最佳。要想

5、明了各家说法的是非得失,就必须具有一定的训诂学修养。《史记·项羽本纪》:“及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轻折辱秦吏卒。秦吏卒多窃言曰:“章将军等诈吾属降诸侯,今能入关破秦,大善;即不能,诸侯虏吾属而东,秦必尽诛吾父母妻子。”诸侯微闻其计,以告项羽。”其中的“微闻”有的注为“略略听到”,有的注为“暗中听到”,哪种说法对呢?首先,从文章本身来看,“微闻”与“窃言”相呼应,窃言就是私下里议论,微闻就是暗中偷听;其次,训“微”为暗中,有训诂上的根据。《尔雅·释诂》:“隐、匿,微也。”是微有隐匿之意,隐匿与暗中义相通。《汉书·景十三王传》:“淮南王谋反时,寄微闻其事。”这个“微闻”也是

6、暗中探听的意思。因是谋反,自不免偷偷摸摸,不欲人知;既是偷偷摸摸。不欲人知,则外人便非暗中探听而不能得知。《说文》有一个“覹”字,训为“司”也,司就是伺探、伺察之伺的本字,则覹当为微的后出专字,用以表示伺探、伺察之意。所以,我们能够判断:微闻就是暗中听到,训微略略听到,则是以今义误解古义,是不正确的。3、在遇到课本或选本中当注而未注的疑难问题时,训诂学可以帮助我们进行独立的研究,从而求得正确的答案,以弥补课本或选本在注释方面的不足。课本或选本中常出现该注却未注的地方,究其原因,一是注不出,因而加以回避;二是把难的当成容易的,以为无需注释。《三国志·诸葛亮传》:“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

7、於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脩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其中“保其岩阻”一句,初中语文课本第五册注:“岩阻,险阻,指形势险要的地方。”这里只注了“岩阻”而没有注“保”,大概以为“保”就是保守,此义习闻见惯,不用注释吧,其实这里首先应该注释的就是“保”。“保”字在此是“依仗、凭借”的意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