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285243
大小:261.51 KB
页数:78页
时间:2019-08-21
《《翻译的文艺学》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西方翻译理论翻译的文艺学派2008年5月历史时期和流派(1)英国翻译学家纽马克将西方研究翻译的历史分为两大时期:从公元前55年至20世纪上半叶属语言学前时期,20世纪下半叶则属语言学时期。(2)美国语言学家兼圣经翻译学家奈达认为西方翻译理论有四大流派:语文学派、语言学派、交际学派、社会符号学派。翻译的语文学理论就是语言学前时期,以语文学家为基础的理论。这时期的哲学家、语文学家、作家和诗人重点解决两种矛盾:(1)直译和意译的矛盾;(2)翻译的绝对必要性与其内在的不可能性的矛盾。谭载喜论述了西方翻译史上的两条翻译传统及译论主张:(1)古代的奥古斯丁延伸到20世纪的结构语
2、言学翻译理论线,是翻译史上最漫长的;(2)从泰伦斯等古代戏剧翻译家一直延伸到现代翻译理论家的文艺翻译线,这是最古老的一条线。奈达和简·德·沃德在合著的书表示出翻译的文艺学派注重从文学特征着眼,特别关心主题结构和话语文体,但是不注重读者。18世纪翻译家施莱尔马赫总结让读者和作者互相适应,但是奈达和简·德·沃德认为是个很难两全其美的事情。一、20世纪以前西方翻译的文艺学派1、罗马人凭借强大军事力征服了希腊后,从公元前3世纪便开始了大规模的翻译希腊文化的活动,通过翻译和模仿继承了希腊文化。这一时期的翻译活动是西方翻译史上第一次高的翻译高潮,而且有明显的文学性质。1)罗马文
3、学三大鼻祖安德罗尼柯、涅维乌斯和恩尼乌斯都用拉丁语翻译了大量作品。他们并没有提出什么大的有影响的翻译理论。主要目的是把希腊文化介绍给罗马的读者或关注,从中得到娱乐。2)古罗马著名的演说家、政治哲学家、修辞学家和翻译家西塞罗翻译了很多政治、哲学方面著作还有很多文艺作品。他认为要保持原作的内容,也要保持原作的形式,提出了直译和意译两种基本译法,他主张活译反对直译,翻译家必须照顾读者的语言习惯,传达原文的意义和精神,译者必须具备文学天赋或素质,风格对等是完全可能的。3)罗马帝国初期著名诗人、批评家、翻译家贺拉斯认为“忠实原作的译者不会逐字死译”,在创作和翻译中不要墨守陈规
4、,必要时可以创造新词或引入外来词。4)古罗马另一位翻译家昆体良认为,翻译也是创作,这种创作必须与原作媲美,译作应力争超过原作。从翻译主张来看,西塞罗、贺拉斯都对翻译发表了不少精辟的、很有影响力的见解,他们主张“灵活翻译”,或者是类似意译的主张,这或许是人类历史上最早、最明确的一种翻译主张。文学翻译与文学创作的混杂是中外翻译历史发展的初期阶段都会经历的一种状况,也同样见诸于中国文学翻译初期。2、古罗马后期,随着文学创作活动的减退,文学翻译也随之消沉。进入罗马帝国后期,宗教翻译逐渐成为西方翻译界的主流。宗教翻译与文学翻译有密切联系。1)最早的宗教翻译是公元前3至2世纪由
5、72名犹太学者集体合作从希伯来文译出《七十二子希腊文本》。哲罗姆,提出了“文学用意译,圣经用直译”和“不逐字对译”的观点,这观点说明了应区别对待文学翻译和宗教翻译,在圣经中不能一概用意译,而主要采用直译,译者应该采用易于理解的风格,可以加入自己的风格色调,哲罗姆不是完全意译派的代表,而是直译、意译兼而有之的折衷派的代表。2)奥古斯丁是罗马帝国末期另一位基督教神学家、哲学家、拉丁教义的主要代表。翻译启蒙文本需要朴素的风格,颂扬上帝的文本需要典雅的风格,他发展了亚里士多德的符号学说,认为翻译应考虑“所指”、“能指”、和译者“判断”的三角关系。他被称为西方翻译史上语言学派
6、的鼻祖。由上所述可见,在罗马时期便已出现西方两大学派:语言学派和文艺学派。“直译”和“意译”两种不同翻译原则之间的争论也在这时开始。3、中世纪以后,宗教翻译取得了与世俗文学并驾齐驱的重要地位,并在以后较长时间里超过了世俗文学,成为西方译界的主流,影响遍及整个欧洲。中世纪的翻译家及观点:1)波伊提乌是中世纪初期翻译领域里的中心人物。他是重要的神学家、政治家、哲学家和翻译家。他更注重翻译实践,主张翻译凭经验而不是凭理论。他不仅对翻译介绍希腊哲学思想做出了贡献,而且对翻译的理论问题也有自己的见解:a)内容与风格互为敌对,风格和内容不可兼得;b)翻译是以客观事物为中心,译者
7、应放弃主观判断权。2)英国早期的阿尔弗烈德国王和阿尔弗里克的翻译观点在中世纪早期更流行。前者主要从事宗教翻译,翻译者应有较大灵活性,用大众语言。后者从事宗教翻译,主张采用面向民众的原则和方法,多用意译,少用逐字对译,目标是使译文“简明易懂”,不用华丽词藻。3)欧洲中世纪翻译史上最令人注目的是《圣经》的民族语翻译和英国学者罗杰·培根、意大利诗人但丁和翻译理论家阿雷蒂诺等发表的有关翻译的观点。a)欧洲各地用民族语翻译《圣经》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到13世纪终于成为一个高潮。《圣经》与宗教文献的民族语言的翻译除了对民族语言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外,还对翻译理论和世俗文献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