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轻负高质的根本(教学案例)

把握轻负高质的根本(教学案例)

ID:41244478

大小:4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20

把握轻负高质的根本(教学案例)_第1页
把握轻负高质的根本(教学案例)_第2页
把握轻负高质的根本(教学案例)_第3页
把握轻负高质的根本(教学案例)_第4页
把握轻负高质的根本(教学案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把握轻负高质的根本(教学案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把握轻负高质的根本两节公开课的案例反思杭州市西湖区周浦中学王夏芳【问题提出】本学期笔者去校外听了两位科学教师上的公开课,一节是初三的复习课《常见气体的制备》,还有一节是七年级下册的《眼和视觉》两位授课教师在本次教学中都力图体现本次开课的主题“轻负高质”的理念,准备充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内容讲究效率,学习方式,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引起我们的一些思考:第一,追求效率不等于准备过多内容,不等于知识点多,教师讲得多。但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有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第二,学生这节课的难点是什么?应该重点讲什么?为什么是这样?若只告诉结论,学习效率很低,变一下学生可能就不知道了,题目

2、不在多,而在于有没有效率。第三,呈现情景,通过情景将知识点渗透进去,情景呈现好不好要看学生认不认知,能不能调动课堂气氛。于是,我便萌发了“重思课堂”的冲动,这种冲动支撑着我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去反思和挖掘“如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轻负高质”。下面,简录课堂片断,以飨同行。【案例描述】【案例1】教学准备:讲台上准备了两套实验装置1、复习提问师:我们已学过哪些气体的制备?生:CO2H2O2师:实验室制取原理学生上黑板板演:CaCO3+2HCL=CaCL2+H2O+CO2↑Zn+H2SO4=ZnSO4+H2↑MnO22H2O2=====2H2O+O2↑△2KMnO4=====K2Mn

3、O4+MnO2+O2↑MnO22KCLO3=====2KCI+3O2↑△师:第二个化学方程式H2SO4换成HCL会怎样?生:可能混有HCL气体,水蒸气2、合作互动教师请两位同学上讲台连接实验装置,要求制取纯净干燥的H2,连好后问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板书:1.发生装置:①反应物的状态②反应条件2.洗涤干燥装置:①能吸收杂质气体②除杂试剂不与有效成分反应3.收集装置:①p气p空②气体的溶解性4.尾气处理注:1.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安装要遵循“自上而下,从左到右”原则。PPT展示几种不同制取装置思考:如果要除去CO2中的水蒸气,是否下面的干燥剂都能选用?浓硫酸固体氢氧化钠生石灰

4、无水硫酸铜等接下来都是练习,都是通过PPT展示出来,学生看题目回答问题,由于题目很长,阅读量比较大,很多题目我们听课老师还没看完,上课老师已经讲完,换到下一道题目了。【案例2】引入:请一位学生上讲台找粉笔,先睁眼找,再闭着眼找(比较适合小学生)师:说明眼的重要性师:同学间互相观察对方虹膜是什么颜色:中间是什么生:棕色,中间是瞳孔师:请每位学生把手电筒拿出来照同位同学的瞳孔,看有什么现象?生:瞳孔缩小。师:拿出眼睛模型,让学生观察角膜是怎样的?有什么作用?生:透明保护作用师:再依次讲解眼睛的各部分结果及作用。师:复习前面学过的相机成像原理,并请一名学生上黑板画成像光路图。生:一

5、位学生上黑板板演,其他在下面画。师分析:视觉的形成。师:用光具座演示,然后再增大物距,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但是人在视网膜上成像时像距是不能变的,那怎样让像变得清晰一些呢?师换了一个凸透镜,发现像又清晰了。所以,人在观察远处物体时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厚度来成像的。难点得以突破。师:观察近处物体:睫状肌收缩,晶状体弯曲,焦距小。观察远处物体:睫状肌舒张,晶状体扁平,焦距大。师:用光具座模拟近视,光屏上出现一个模糊的蜡烛的像,然后拿一位近视同学的眼镜放在蜡烛和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又变得清晰了。之后教师再用光学实验仪器演示,用激光打出一束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会聚成一点,再

6、在凸透镜前放块凹透镜,很明显光线发散后再经凸透镜折射会聚的最小亮点后移。这样就非常形象的将难点问题进行突破了。远视则由学生课后自己完成。【探讨与分析】笔者听课后,通过对课堂的观察,记录了大量的课堂原始数据如学生的参与度,教师的语言、实验的达成度,实验成果展示,合作学习的效度,教师对学生的指导等,从教师的行为表现和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分析,从中也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分析一1、是否题目准备得越多老师讲得越多课堂效率就越高呢?案例1中教师讲得过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过少,课堂容量过大,但效果差,题目讲得虽然多,但都没讲透,造成学生一知半解,可能问题没有真正弄明白,落实

7、不到位。其实还不如少讲,讲透,知识点准备少些,如: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气体,有哪些方式可以产生这种气体,让学生讨论,发散学生思维,课堂教学就由教师被动的教变成学生主动的学,因为只讲效率只有10%,讲看20%,讲做80%-90%,教师讲的过多,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老师所讲占时间多,挤占了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时间。上课期间有部分学生没有进入状态,思维不够活跃,老师在呈现问题时,都是通过课件放出来让学生看,然后说出答案,每个学生都不一样,有些看效果好,有些读效果好,有些……老师应用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尽量照顾到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