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段射线直线第1课时

线段射线直线第1课时

ID:41167085

大小:2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18

线段射线直线第1课时_第1页
线段射线直线第1课时_第2页
线段射线直线第1课时_第3页
资源描述:

《线段射线直线第1课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七年级(上)数学线段、射线、直线教案第1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现实情境中感受线段、射线、直线等简单平面图形的广泛应用.2.理解线段、射线、直线等概念的意义,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3.掌握并会应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这一定理.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积累操作活动经验,初步感受说理的过程.情感态度通过练习,使学生学会在活动中与人合作,并养成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线段、射线、直线的意义及直线的性质及其应用.教学难点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直线的性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观察下列图片,你们能在其中发现我们所

2、熟知的几何图形吗? 【教学说明】 利用生活中熟知的情境,激发兴趣,使学生感受生活中所蕴含的图形.让学生感受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所要了解的图形的过程,同时在解答问题中形成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下图中,可以近似的看做线段、射线、直线的分别有哪些? 【归纳结论】 笔直的路灯等实物都给我们以线段的形象,线段有两个端点.线段向一端无限延长形成了射线,射线有一个端点.线段向两端无限延长形成了直线,直线没有端点.2.线段、射线、直线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呢?请相互交流,完成下表:图形名称 图形画法 表示方法 端点个数 延伸方向 能否度量线段  

3、线段AB(或BA) 2 不可延伸 能射线  射线AB射线BA 1 沿AB方向沿BA方向 否直线  直线l 0 两端 否   【教学说明】 让学生了解线段、射线、直线的规范的表示方法,并加深对线段、射线、直线的本质性的理解.练习有助于学生理解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和区别.同时可以巩固对表示方法的掌握.教师应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广泛参与、积极主动的学习.3.动手画一画,点与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归纳结论】 点在直线上或点在直线外.也可以说成直线经过这个点或直线不经过这个点.4.当两条不同的直线有一个公共点时,我们称这两条直线相交,这个公共点叫做它们的交

4、点.5.探究:(1)如图,用尽可能少的钉子把木条固定在木板上,问至少要几颗? (2)过一个点可以画几条直线?过两个点呢?【归纳结论】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简称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教学说明】 让学生自己在动手操作中去真实的感受“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事实,并在探索中发现结论、说出发现,鼓励学生相互协作、猜想验证、反思生活.实际教学中学生纷纷想办法解决问题,老师适当激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和主观能动性,把课堂气氛推向一个高潮.这样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如果你想将一根细木条固定在墙上,至少需要几个钉子( B )A.一个

5、    B.两个C.三个 D.无数个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线段AB和线段BA是同一条线段B.射线AB和射线BA是同一条射线C.直线AB和直线BA是同一条直线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延长直线AB到C;B.延长射线OA到C;C.平角是一条直线;D.延长线段AB到C.4.下列四个图中的线段(或直线、射线)能相交的是( A ) A.(1)   B.(2)   C.(3)   D.(4)5.木匠师傅锯木料时,一般先在木板上画出两个点,然后过这两个点探出一条墨线.这个理由是    . 答案:两点确定一条直线6.(1)如图(1)直线l上有2个点,

6、则图中有2条可用图中字母表示的射线,有1条线段,请写出来.(2)如图(2)直线l上有3个点,则图中有    条可用图中字母表示的射线,有    条线段.  答案:(1)射线A1A2,射线A2A1,线段A1A2.(2)4 3.7.用恰当的几何语言描述图形,图(1)可描述为:    图(2)可描述为    .  答案:点A在直线l上;直线a与直线b相交于点O.8.如图,平面上有A、B、C、D4个点,根据下列语句画图.  (1)画线段AC、BD交于点F;(2)连接AD,并将其反向延长;(3)取一点P,使点P既在直线AB上又在直线CD上.解:所画图形如下:  9.

7、如图,在已有的线段中,能用大写字母表示不同线段共有多少条.  解:线段AC上有线段3条;AB上有线段3条;BC上有线段3条;AD上有线段3条;BE上有线段3条;CF上有线段3条;∴共有3×6=18条线段.【教学说明】 检测学生的达标情况和巩固练习,同时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置了稍具难度和有创新思维的问题,以满足不同学生在数学发展方面的需要.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 布置作业:教材“习题4.2”中第1、2、7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