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076502
大小:26.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08-15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穿井的一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穿井得人教学目标:1.积累常见文言实词:穿、汲、及、闻、道、对、国。2.解读文本,理解寓言内涵。3.联系生活,防微杜渐。教学重难点解读文本,理解寓言内涵。教学准备文本准备:《吕氏春秋》、《弟子规》。课件准备:PPT。资料准备:借助网络、小写作。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介绍寓言文体特征,导入新课。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体——寓言,同学们能不能说说寓言的一般特点,能不能举出你知道的寓言题目?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寓言——《穿井得人》。(多媒体出示)寓言: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通常是把深刻
2、的道理寄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寓”是“寄托”的意思。著名的寓言作品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我国古代有《掩耳盗铃》、《鹬蚌相争》、《刻舟求剑》等。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2、用自己的话将故事讲给同桌听3、请一个同学讲给大家听(注意把握叙述要素)4、教师强调重点词解释5、齐读课文三、抓起因,明晓文脉1、提问:丁氏的话之所以与后来发生的传闻发生那么大的出入,关键是对哪个词的理解不同?有什么不同?传闻者认为挖出的是活人还是死人?(多媒体出示)得,吾穿井得一人,得到丁氏穿井得一人,挖出2、小结:丁家
3、打了一口井,不必像以前那样专门有一个人去打水了,节省了一个人的劳力,相当于家里多了一个人。挖出死人并不稀奇,不会到处宣扬,挖出活人才是新闻,才会到处传播,以至于传到宋君耳朵里,引起宋君的兴趣。四、依文解言,进入角色不光宋君感兴趣,传播的人,国人,听到这样的骇人听闻事连我们也不例外会发生兴趣。下面请同学们揣摩一下各人当时的心理语气。(多媒体出示)1、丁氏告人曰时,他的心理神态语气是什么样的?欣然2、闻而传之着传播时,他的心理神态语气是什么样的?神秘3、国人道之的道,换成现代汉语是哪个词?人云亦云4、宋君问丁氏时,他的神态语气会是什么样的?好
4、奇5、当宋君问起,丁氏得神态语气又是什么样的?骇然,悚然五、追究责任。判断案情1、小组探究:如果追究这起谣言的责任人。你是断案大臣,你觉得:谁应该为这起谣言负责?讨论后,小组代表得出结论。教师总结。①丁氏:是起因。对挖井后节省了一个人的劳力,表述不清。知错能改。②闻而传之者:未经调查分析就传播开去。③国人:似乎也乐于接受这种离奇的传闻,才越传越广。④宋君:不人云亦云,调查事件源头,获得真相。2、收获启示:(多媒体出示)丁氏角度:交际中语言表达很重要,必须做到表达准确清晰,避免歧义和误会。传而闻之者角度:不要传播未经证实的话,切忌道听途说、
5、人云亦云,以至于以讹传讹。(把本来不正确或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话又传出去,越传越错。)宋君的角度:不轻信流言蜚语,亲自打听再下结论,以免造成更大的误会。六、援引资料,了解源头(多媒体出示)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jué,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吕氏春秋·察传》(传闻不可以不审察,经过辗转相传白的成了黑的,黑的成了白的。所以狗似玃,玃似猕猴,猕猴似人,人和狗的差别就很远了。这是愚蠢的人犯大错误的原因。)教师强调:察传,察,辨别。传,传闻。提出问题:对于传闻怎样辨别?引出主题:不信谣,
6、不传谣,谣言止于智者!七、联系生活,防微杜渐1、.激发引导:有人说:当真理还在穿鞋的时候,谎言已经走遍世界了。现代环境下,利用灵活无序的网络传播,谣言传播变的速度更快、作用力更强。说说你听的传闻,最后证实是谣言。学生能说出一两个即可!(2012世界末日,碘盐抗辐射)2.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你觉得怎样消除“穿井得一人”的现象再次发生?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调查研究,不轻信盲从,不以讹传讹。不传播未经自己考证的话。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练就一双慧眼,做生活中的智者。八、拓展延伸(多媒体出示)和穿井得人相似的成语或故事你还知道哪些?三人
7、成虎、三豕shi涉河九、巩固训练,布置作业。(一)课堂训练一词多义:有闻而传之者求闻之若此闻之于宋君古今异义:国人道之常见易错:宋君令人问诸丁氏(二)布置作业:以“谣言”为写作内容,学写一篇寓言,或写一篇记叙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