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现实抓基础分层教学促提高

立足现实抓基础分层教学促提高

ID:41014551

大小:19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13

立足现实抓基础分层教学促提高_第1页
立足现实抓基础分层教学促提高_第2页
立足现实抓基础分层教学促提高_第3页
立足现实抓基础分层教学促提高_第4页
立足现实抓基础分层教学促提高_第5页
资源描述:

《立足现实抓基础分层教学促提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立足现实抓基础分层教学促提高——谈初三数学中考复习的班内分层教学句容市教师发展中心何德海一、初三数学二轮复习课分层的现实必要性1、当前复习课堂中教师常面临的现实问题又到了初三年级中考二轮复习时,调研听课中常常发现教师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现实尴尬:一是面临中考,部分基础教差的学生在课堂中有大量因听不懂而不听讲、不参与的学生,他们一脸惘然的听题,度日如年的干耗着课堂教学时间,少数拔尖学生无法获得足够的需求,也听得素然无味;二是.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学生大量的去抄袭,或干脆不完成,教师的耐性被二轮复习折磨耗尽;三是一些教师自认为讲了很多次的题目,学生应该会了,可一到考试,很多学生还是不会做,于是

2、,教师火冒三丈,却还不能向学生发作,只能哀声叹气,无可奈何。2、两考合一情形下,中考考题对分层教学的潜在要求2015年镇江市中考,为了总体稳定,原来设想的两考分离没有出台,仍然是将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两考合一,用同一份试卷、同样的试题来实现这两种功能。因此,这种考试的组织形式和特点决定了试题的组成要有大量分值的基础题。如:2014年镇江市初中毕业升学试题。其中,属于基础题、中等题的有:试题1、2、3、4、5、6、7、8、9、10、11、13、14、15、16、18、19、20、21、22、23、24、26(1);属于较难题、难题的有:试题12、17、25、26(2、3)、27、28。从以上

3、统计中不难发现,基础、中档题在中考试题中有85分,占整卷的百分比为70.8%,这部分是要求绝大多数学生都掌握和得分的题目,较难题、难题有35分,占整卷的百分比为29.2%,这部分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中考的选拔性。如果遵循中考命题对教学的指导意义的原则,很明显,在初三总复习阶段,我们进行专题复习,培养学生的能力也非常有必要重要。而2014年中考镇江全市数学81.9分,实际得分略低于基础题和中档题的分值,但基本与试题的分层吻合。从这个层面来说,学生有差别、试题有难易,二轮复习课的教学一刀切就不现实。因此,在初三数学复习过程中由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参差不齐,在教学中为了

4、提高复习效率,让每位学生都有事做,都能做事,所以传统的复习模式不再适用。为了兼顾到各类学生的发展,在复习课中教师我们尝试采用分层教学,切实让所有学生在复习中都有所得很有必要。二、分层教学的常见方式分班——不被允许的分层。将学生分成两个层次,称之为重点班和平行班。而不准分重点班、快慢班,教育法规早就要求,其弊端也有定论,我们这里无须讨论和争论。课内分层——常态班级中,根据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爱好、对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客观差异、不同的思维方式、学生的学习活动等方面客观存在的差异,找到其知识巩固和提升的最佳高度。课外分层——通常所说的培优补差。三、初三二轮复习课课内分层的实施途径与方法1.借助小组

5、合作学习形式,改变分组方式,合理构建学习小组为分层教学提供平台。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都得到提升,使分层教学得到具体的落实,在不同的授课内容、不同的课型应该采用不同的分组方式。在新授课阶段,班级的学习小组主要是以同组异质为主,即每个组中各层次的学生都有,目标的落实以基础为核心,教学中主要是以兵教兵的模式,让所有学生在互相帮助中共同进步,这是因为有时老师的方法虽然简洁,但学生不一定就容易理解.学生的方法有时虽复杂点,但与学生的思维更贴近,更易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在复习阶段,如果还采用新授课阶段的分组方式,一部分学生将出现“吃不饱”的现象,为了让他们能“吃得饱”,此时我们可以组

6、建两个较好的组,组成人员为班级中最好的学生;为了使其余的学生要能“吃得了”,将剩余的学生再按同组异质的原则进行组合,并将各组的学生按照基础、能力的差异进行编号,这样在复习教学中更便于分层教学,才能既使优得生的分数更尖,又能使其他学生的基础更实。当然,也可以再将基础最差的几个同学组建一组,在教学过程中,对这部分的学生的能级要求只要使他们能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即达到目标。具体座位的形式可做如下的变动:2.科学准备学教案的内容(l)复习内容的梯度性复习内容的重组,旨在对知识设置梯度,让学生沿着教师设置的复习内容的台阶,一步一步的靠近知识高处,在循序渐进中达到中考数学知识考点的复习。同时也通过复习知

7、识重组,将零散的知识形成网络和体系,培养学生对知识的逻辑关系的同时,也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与知识的互相关联。典型例题用一道题贯彻全部知识点,分层设置问题,搭建台阶。可以一步步不断往下设计,就看你这一节课的重点内容是什么,想让学生掌握什么了。(具体见后面的案例)(2)复习对象的全面性学生作为复习过程中的主体,复习必将考虑学生学力的差异性。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复习内容,将复习内容尽可能的面对全体学生,并让每个学生都在复习过程中得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