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988038
大小:5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13
《2019-2020年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图形的认识》word教案之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图形的认识》word教案之一教学内容:课本71-73页的内容。教学目的:1、用一定层次、方法展示和整理有关立体图形特征。2、从一定的方向来观察物体,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及他们的展开图。4、能辨认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物体的形状相对位置。教学重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直接引入。学了这么多的几何图形,一说起这个名称,你想到了哪些?几何就是研究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请同学们动手比一比。(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2、。)二、验证特征。1、出示立体图形。请学生分别说一说名称及各部分的名称。2、尝试分类。(长方体和正方体是一类,每个面都是平面;圆柱和圆锥是一类,它们都有一个曲面。)3、出示表格,分别找出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圆锥这两类的详细特征。(课件出示)三、观察物体。1、从正面、上面和侧面看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直观图。(1)观察;(2)尝试画一画;(3)全班交流。(4)提醒学生:根据正面和上面的图形,先摆出或画出这个长方体,再根据摆出的形体判断从左面看到的图形。2、小黑板出示立体图形及平面图,学生连线。四、巩固应用。(课本72页的“巩固与应用”)五、作业布置:73页第5
3、、6、7题。附送:2019-2020年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体积比较》word教案【教学题目】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领会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积的相互关系。2、掌握解答有关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积问题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2、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体会成就感。2、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圆柱的体积计算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很有必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他们对两者的体积计算能做到融贯通。【教学要点】重点:准确判断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和削去的的体积各占的份数
4、。难点:根据已知条件准确判断份数和数量。【教学准备】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容器各一个,并在圆柱里面盛满水。【教学过程】一、温习旧知任务:让学生说出圆柱和圆锥各自的体积计算公式。二、初步探究,建立模型1、老师演示:第一步:先把圆柱和圆锥并排放在桌子上,再把圆锥放在圆柱的上面,让学生通过观察说出圆柱和圆锥的关系。第二步:把圆柱容器里面的的水倒入圆锥里面,让学生观察看几次能倒完,总结两个容器之间的容积关系和体积关系。2、师生探讨:把一个圆柱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削成的圆锥和原来的圆柱之间有什么关系?削去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几分之几?(设计意图:首先通过初步探究、归纳总结,使学生
5、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架构,即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积关系可以归纳为圆柱是3份、圆锥是1份、削去的是2份。)三、解决问题,体会方法例1、一段圆柱形木头,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削去的体积是44立方厘米,则削成的圆锥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练习册11页第1题第五小题)例2、一个圆锥和一个圆柱的底面积和高都相等,已知它们的体积之和是64立方分米,则圆锥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学习资源第9页第1题第四小题)(设计意图:通过这些习题的解答,使学生掌握份数思想和归一法,并体会这种解题方法的巧妙之处。)四、归纳总结,解题方法任务:这类题目的解答步骤一般可以分为哪几步,每一步要解决的
6、主要问题是什么,怎么解决?(设计意图:指导学生主动讨论、加深理解,对所学方法作更加深入的研究,使感性经验变成理性技能,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同时让学生体会成就感。)五、作业与练习1、一个圆柱与一个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之差是84立方厘米,这个圆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学习资源第9页第1题第七小题)2、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已知圆柱体积比圆锥体积多32立方厘米,圆柱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圆锥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学习资源30页第1题第五小题)3、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它们的底面直径和高都相等,已知它们的体积和是16立方分米,圆锥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学习资源33
7、页第1题第六小题)【教学反思】一、深入研究教材内容在设定教学内容时,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对教学用书进行了归纳整理,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二、教给学生优秀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本节课在“授之以渔”上选择了基于学习内容的份数思想和归一法,使学生学会运用份数思想去思考数学问题,体会份数思想的优越、便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并提高其迅速分析、运用信息的能力。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用归一法使学生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使学生感受到归一法的优越性,体会“追本索源”的解题策略,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三、需要改进的地方根据实际上课的情况来看,有部分学生在遇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