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魏晋风度

浅谈魏晋风度

ID:40854151

大小:39.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8-08

浅谈魏晋风度_第1页
浅谈魏晋风度_第2页
浅谈魏晋风度_第3页
浅谈魏晋风度_第4页
浅谈魏晋风度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魏晋风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魏晋风度摘要:名士们的思想与心灵开始移位,从原先的儒家集体思想中冲破出来,发展了内心深处的独享空间。它不仅是士人们精神面貌的总体反映,也是当时的文化潮流。它涉及面广,无所不包,既有政治,又有哲学思辨、文艺创作、社会习俗等。它仿佛一个酣畅淋漓的大汉,在历史的舞台上演尽其一生的风流底事。其中的竹林之游、兰亭稧事、桃源之美、山水隐逸、人物品评、饮酒服散、谈玄论道……一幅幅风采动人的历史画卷构成了魏晋人思想自由、言行飘逸、三教合流、风俗变异的社会面貌———这就是魏晋风度。关键词:魏晋风度名士玄谈礼教“汉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士议论政事,其初在社会上很有势力,后来遭执政者所嫉视,渐渐被害,如孔融

2、、祢衡等都被草草设法害死,所以到了晋代的名士,就不敢再议论政事,而一变为专谈玄理;清议而不谈政事,这就是所谓的清谈了。但这种清谈的名士,当时在社会上却依旧很有势力,若不能玄谈的,好似不够名士底资格。”由此引发了魏晋人士言谈举止的风姿风采————这就是“魏晋风度”。一、什么是魏晋风度?魏晋风度,又称“魏晋风流”,早在1927年,鲁迅发表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之后,作为魏晋文化的代名词而被学者逐渐加以研究和阐发,越来越受学者们的重视。冯友兰认为,“魏晋风流”是一种人格美,构成条件有四个:玄心、洞见、妙赏、深情。而笼统庞杂地展现魏晋风度的书籍,还得非《世说新语》莫属,它是一部集中

3、展示魏晋上层人士生活的小说集。当然,这么一部小说集,除了文学价值之外,是不是因为体裁划归小说而不具史料价值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如果按照史料分类观点来看的话,这类笔记资料为研究和还原历史面貌起了很大作用,所以论魏晋,必谈到这部笔记体小说。冯友兰提出的“风流”四点论,在该书中无不见其绰影,比如《世说新语·德行篇》第十七则,讲述的是王戎与和峤同时遭逢“大丧”(父母之丧),晋武帝询问刘仲雄:“卿数省王和否?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刘说:“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当然,“深情”并不局限于深桑父母而表现出“哀毁骨立”的样子,也有朋友之情等等。至于“洞见”、“玄心”、

4、“妙赏”,不过是魏晋人士人格上的某些品质特征的概括而已,此处不再一一举例说明。似乎单有这四个人格特征是仅仅不够的,有学者在研究魏晋美学后,又把“魏晋风度”归结为:“任情放达,风神萧朗,不拘于礼法,不泥于形迹”另外还融入了酒、药、姿容、神韵,必须有“华丽好看”的文章,这并不是绝对的,其主体是思想与行为之间存在着某种矛盾关系,这种关系多是身心矛盾。痛苦的挣扎,一方面内心深处重礼教、崇尚儒家所确立的社会关系,但行为又显得有些叛逆,王戎、阮籍等人曾经都因大丧而达到“哀毁骨立”的程度,可从言行举止来看,似乎有颇不检点、顾忌,常常表现出“越礼”或“反礼”的倾向。诸如此类例子,在《世说新语》中也随处

5、可见。又比如阮籍别嫂,叔嫂之间按礼本不该见答的,当受别人指责的时候,阮突然说道:“礼岂为我辈设也?”公然打出反对礼教的标语。竹林名士之中,虽然形骸放浪,形式上表现出很不尊礼的样子,整日狂饮高唱,抚琴幽坐,谈玄论道,不官不仕,可正如鲁迅所说:“魏晋时代,崇奉礼教的看来似乎很不错,而实在是毁坏礼教,不信礼教的。表面上毁坏礼教者,实则倒是承认礼教,太相信礼教。因为魏晋时所谓崇奉礼教是用以自利…………于是老实人以为如此利用,亵渎了礼教,不平之极,无计可施,激而变成不谈礼教,不信礼教,甚至于反对礼教。…………”儒家文化熏陶下的知识分子,在政治时局动荡不安、世情险恶的情况下,很难以儒家的行为准则来

6、匡济天下,虽然心怀仁术,但面对当权者把礼教视为争权夺利的工具时,整个礼教的行为准则已经发生了变化,成了一种形式,不再有实际意义时,士人们毫无办法,只有转向心灵的内省,不再以天下为己任,担心政治迫害,所以借谈老庄以避祸,远离政治,追求洒脱,可内心仍然痛苦,进而引发了饮酒、服散、裸体等一系列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上的变化。汉末到曹魏期间,名士惨死,孔融反对曹操专权而被杀,祢衡击鼓骂曹,后来也遭迫害,很多正义之士惨遭横祸。曹丕称帝之后,历经二代而出现司马氏夺权,即正始年间(魏主曹芳年号),竹林名士恰处于两个政权的交替时期,政治斗争激烈,他们就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半官半隐的,也使得“玄学清谈和辩论的

7、流行,使士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个人自我意识崛起。”魏晋风度,似乎这么一个词语,只是魏晋人士在儒家正统思想下的一次“越轨”行为,可并不能这么简单地看待。二、“是真名士自风流”名士们的思想与心灵开始移位,从原先的儒家集体思想中冲破出来,发展了内心深处的独享空间。从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非周武而薄周孔”的自然坦率之情,到阮籍的“礼岂为我辈设也”的铿锵呐喊之声,似乎名士们开始信步走出“孔林”而直入自然风雅的殿堂。一个行不拘法,言不拘礼的时代已经到来。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