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一轮复习学案

师说一轮复习学案

ID:40835189

大小:4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08

师说一轮复习学案_第1页
师说一轮复习学案_第2页
师说一轮复习学案_第3页
师说一轮复习学案_第4页
师说一轮复习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师说一轮复习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胶州一中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议论)师说【复习目标】1.背诵全文并准确默写。2.掌握道、惑、贻、知等重点文言实词。3.熟练掌握虚词“其”的用法。4.落实翻译,积累名句5.积累作文材料。回扣课本一、解释加点字词,翻译加【】的句子。古之学者必有师。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2、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②【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6胶州一中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议论)巫医乐师百之人

3、,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④【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知识梳理一、默写课文1.《师说》中正面点出老师的职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师说》中明确择师标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论语·述而》中孔子有“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的言论;《师说》中表达同样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给加点的字注音句读渎职买椟还珠郯子剡溪蟠桃藩篱阿谀瘐死须臾老叟苌弘化碧经传贻笑大方百战不殆懈怠饴糖春风骀荡三、一词多义(掌握词语本义,找出词义之间的联系)1.道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③策之不以其道④何可胜道也哉⑤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6胶州一中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议论)⑥得

5、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⑦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2.惑①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③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④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3.贻①作《师说》以贻之②贻笑大方/贻人口实4.知①人非生而知之者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③师道之不复,可知矣④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⑤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⑥生我者父母也,知我者鲍子也⑦族兄中涵知旌德县时四、虚词“其”(一)写出下列句子中虚词“其”的用法①爱其子,择师而教之②其闻道也亦先乎吾③其为惑也,终不解矣④其皆出于此乎⑤其可怪也欤(二)“其”用法归类A.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1.

6、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②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2.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代人,用在动词和形容词之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6胶州一中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议论)“他”“它”(包括复数)。①秦王恐其破壁。(《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3.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①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赤壁之战》)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

7、乐也。(《游褒禅山记》)4.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①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②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赤壁之战》)5.指示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①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其:这)(《捕蛇者说》)②今存其本不忍废。(其:这)(《指南录后序》)6.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①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B.用作副词。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可要”“一定”。①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②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2.加强

8、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①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②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