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冯契德性思想渊源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冯契德性思想渊源考冯契是20世纪少有的建立了自己独到风格并且比较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体系的哲学家。①在晚年,他对自己的哲学体系的各部分都已经过了反复的思考,饱熟于胸,达到了融会贯通的境界与同时代的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哲学家相比,冯契具有一些特点。第一,他与上世纪30—40年代的中国哲学界最具亲缘关系。30年代中期他在清华哲学系就读,后在西南联大,先后受业于金岳霖、冯友兰、汤用彤等,特别是,他在金岳霖的指导下完成了他在西南联大的研究生论文。由于在他的学习哲学的历程里,曾受教于当时中国最好的哲学家,所以,在前辈唯物辩证法哲学家中他是哲学基本训练最好、中
2、西哲学视野最宽的一位。第二,他在基本哲学立场上是实践的唯物主义辩证法,但在取径上,却与现代中国哲学有直接的连结,如他的哲学中最基本的问题意识是关于“转识成智”,这种广义认识论的主题显然与现代中国哲学清华学派的哲学家金岳霖的知识论和冯友兰的形上学的影响有关。②与其他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相比,没有人比冯契在中国哲学方面的造诣更好的了,由于他对中国古典哲学不仅造诣很深并且有同情的了解,所以在他的著作中常常运用中国哲学史来说明和表达他的观点,他的哲学中也明显有中国哲学的影响。例如,对德性问题的关注,在发生学上既是他把理论工作者的品格培养与锻炼提供为一个哲学问题来把握,
3、从而体现了他作为一个哲学家的特点,同时也明显地具有中国古典哲学特别是儒家哲学的影响。第三,在他的哲学活动中,始终贯穿着他自己的“真切感受的问题”。他从西南联大时期就“真正感到自己有一个哲学问题非要解决不可”,他的哲学很强调“有亲切感受”,也因此,与流行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相比,他所形成的哲学体系,无论在问题意识和表述语言上都比较个性化。[1](pp·6—7)这与那些没有自己在生命中感受的问题,没有个性化理论特色,只是追随意识形态变动的步伐的人相比,高下立见。第四,冯契的哲学以实践的唯物辩证法为基本立场,在当代哲学中也可以归为实践唯物主义的发展;但他
4、的主要哲学问题意识是接着近代西方知识论来讲的,而他所注重的元学的人文精神和强调德性关切的方面,又与中国传统哲学密切相关。从这个方面看,他的体系实可以说是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三结合”的一个范例。在三结合的具体方式上,与张岱年先生注重吸收现代西方逻辑分析学派不同,冯契比较多地注重对康德哲学的吸收和改造。③此外,虽然他早在抗战之初就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且终生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但对“组织”的专制的格格不入和对自由人格的向往(这造成他曾一度脱党,并在反右时遭遇险境),使得他在前辈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中,知识分子追求心灵自由思考的性格较为突出(这一点与李
5、达、张申府相近)。他在晚年对自由的问题更为关注,重视自由思考、自由人格、自由德性成为他晚期哲学论述的重点。一、对中国传统哲学德性思想的批判和继承二、对中国近代哲学德性思想的借鉴和会通三、对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德性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四、冯契德性思想的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