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789546
大小:24.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8-07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的单元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的单元复习教学设计曾居才(课前准备部分)一、学生课前准备(一)基本概念部分1、请你按物质的分类用化学式或化学方程式罗列出该单元中的常见物质2、请你按一定的逻辑顺序罗列出该单元中的基本概念3、请你用图示法表示出该单元中各基本概念之间的关系。4、请你独立完成该单元的相关练习。5、请你将不能独立完成的试题与同桌一起讨论,看看是否能够完成。6、请将你与同学讨论后仍不能完成的试题汇总到学习委员处。7、请学习委员将同学们报送的题汇总后记忆到媒体里8、请班长将同学们用图示法表示出的“成果”整理后记忆在媒体里。9、请不
2、同学习小组将自己的“成果”与媒体里的“成果”进行比较,找出其不同点、优点和易混淆的“概念”10、请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带领其他的同学根据相关的知识点自编一些试题,并向同学们进行讲解*设计目的:A、此部分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先在“知难”和“理乱”中将平时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组成一个有机的知识体系。B、在学生“知难”和“理乱”的基础上,教师出示相关的“资料”,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会归纳与整理的方法,从而学会学习。C、通过以上训练,让学生从依赖老师和记忆老师的劳动成果中解放出来。D、提高教师讲解的有效性、针对性和课堂的高效性。E、培养一点逻辑思维和逻辑
3、兴趣。F、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媒体。F、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有所发挥,从而为国家培养精英式人才打基础。(二)基本实验部分(1)请按该单元实验的先后顺序罗列出该单元的常见实验和基本操作(2)查阅资料或教材,了解这些实验的逻辑关系、操作方法和相关操作事项(3)用“图示法”画出这些实验的相互转化关系,使之简洁明了。(4)请你根据自己的情况找出该单元中容易混淆的实验和易混淆的操作*设计目的:A、此部分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先在“知难”和“理乱”中将初中化学实验的知识组成一个有机的实验知识体系。B、在学生“知难”和“理乱”的基础上,教师出示相关的“资料
4、”,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会归纳与整理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实验的能力。C、通过以上训练,让学生从依赖老师和死记硬背老师的“劳动成果”却又很难理解和老师反复讲述其“劳动成果”的被动式教与学的状态中解放出来。D、通过“图示法”为学生做推断鉴别题做准备。3、运用性训练部分(1)请独立完成《归纳与测评》中的单元检测要求:(1)将不会做的试题标注后在同学间讨论(2)将通过同学间讨论也无法完成的题在上课前展示在媒体上,待教师在上课时讲解(3)在听教师讲解时,主要听教师是如何从题目中抓住关键信息、运用关键信息、处理关键信息,从而得出答案的过
5、程。*设计目的:(1)提高课堂效率,使客套解学高效化。(2)让学生从只关心考试分数和只关心试题答案而不关心思维过程与思维方式的养成中解脱出来。从而学会思维。(3)引导学生从盲目的解题走向有针对性的解题,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三)课堂提问部分1、什么叫电离2、物质可分为哪几类?3、化学反应有哪几种基本类型?4、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哪些用途?5、什么叫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什么?6、何谓PH值?它与溶液的酸碱性有什么关系?7、使用化肥的目的是什么?有哪些化肥?如何使用?8、如何检验氯离子、碳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氢离子、氢氧根离子、铵根离子。
6、9、请你用图示法划出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关系?*设计目的:1、突出学生中心,以防学生死记硬背。2、防止教师在上课时将自己的“作品”硬塞给学生和教师将主要精力和课时分配用来讲解教师自己的“作品”的授课现象。二、教师准备部分(一)教材分析部分1、教学目的(1)掌握酸碱盐的性质和相互关系(2)熟悉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氢离子和铵根离子的鉴别(3)巩固对金属活动性顺序、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PH值与溶液酸碱性的认识。2、教学重点酸碱盐的相互关系;几种离子的检验方法。3、教学用品(1)多媒体(2)PPT资料(二)PP
7、T制作部分教学过程部分(课堂实录)授课方式:问题式教学法授课时数:一课时一、提出问题同学们好!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完成了初中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碱盐和化学肥料的学习。这些知识有些散乱,将这些知识进行“简化”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那么,如何“简化”这些知识呢?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同学们存储在媒体上的资料。二、解决问题师生一起观看8个小组展示在媒体上的讨论“简化”结果(此部分因为很杂,故略去)。展示完学生归纳的“简化”结果后教师对各小组的归纳做适当的点评(纠偏)提出新问题:同学们:我们可否将以上“成果”融合并进行在简化呢?教师:在媒体上出示参考
8、资料1(PPT1)说明:先以展示学生的劳动“成果”为基础再出示教师的“参考资料”,进行“纠偏”,其设计目的是:A、防止教师先入为主而左右学生思维的现象。B、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学生思维的多元性,防止学生思维被模式化。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